卷一 第398章 最佳嘴替杜大嘴!
卷一 第398章 最佳嘴替杜大嘴! (第2/2页)话音刚落,会场内顿时响起一片更大的嘘声和满堂的哄笑!
“看!那就是‘杜大嘴’!天天在茶肆跟贩夫走卒吵嘴的那个活宝!”
“镇武司没人了吗?派这么个纨绔来丢人现眼?”
“好歹是名门之后…万一真有高见呢?”
在一片讥讽声中,杜清远脸上那点故作镇定的表情消失了。
索性把脖子一梗,狠狠瞪了回去!
他整了整衣袍,还故意把镇武司的腰牌晃得叮当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晃上了辩台。
郑玄明介绍完四位辩手,捻须微笑道:“百家争鸣,以文会友。今年学宫辩论议题是‘王法与藩禁’,关乎国体,想必诸位都已深思。老朽便不再赘言,现将这方天地,交由诸位才俊各抒己见。”
按照流程,四位辩手需先依次登台阐述己方观点。
首先上场的是学子张谦,他面容端正,声音清朗:“学生以为,藩治天下,首要在于‘拱卫中央’。藩王乃皇室屏障,坐镇要冲,可保地方安宁,抵御外侮。昔年北疆不稳,正是靠几位藩王率军驰援,方保社稷无虞。此乃藩屏之利一也。”
台下不少学子点头称是。
接着是王皓,他姿态从容:“张兄所言极是。学生补充一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藩王与陛下血脉同源,相较于流官,忠心毋容置疑,管理亦更顺畅。此乃家国一体之根本,藩屏之利二也。”
这话引得一些对朝廷任免不满的学子共鸣。
最后是李瑾,他略显倨傲:“二位仁兄高见。学生尚需指出,藩王久居封地,熟知民情风物,施政可因地制宜,更为灵活。反观某些中央机构,条条框框,不接地气,难免扰民。此乃藩屏之利三也。”
三人观点抛出,台下支持藩治的声浪明显高涨。
轮到杜清远登场。
他深吸一口气,先冲四方胡乱拱了拱手,扯开嗓子道:“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我就知道,树大分枝,枝太壮了就得砍!”
此话一出,原本祥和文雅的氛围,瞬间画风一变!
杜清远清了清嗓子,接着道:“这叫‘强干弱枝’!历史上尾大不掉,最后闹出‘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的教训还少吗?削藩,就是为了江山长治久安!让该管事的管事,该听话的听话!”
他这话虽糙,但理不糙,而且直接点出了“造反”这个敏感词,顿时让台下安静了片刻。
有鄙夷其粗俗的,也有暗中觉得解气的。
自由辩论环节开始。
张谦率先反驳:“兄岂可危言耸听?同源同宗,正为江山永固。远的不说,汉初分封,亦有文景之治;唐初宗室镇守四方,乃有贞观盛世!岂能因噎废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他引经据典,台下不少学子纷纷点头称善。
杜清远却像是早等着这句,不慌不忙道:“哈!张兄你这就不地道了!光捡好的说啊?你怎么不提汉朝还有个七国之乱?唐朝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那皇位是怎么来的?玄武门里杀的是外人吗?哦,对了——”
他顿了一下,“咱们本朝太祖爷的堂兄,当年好像也……”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到了,台下顿时一片吸气声。
这厮真是口无遮拦!
王皓见势不妙,急忙打断:“杜兄!辩论当以理服人,何必牵扯前朝旧事,影射宗室?”
李瑾见理论上压不住,上前一步,用折扇指着杜清远,语带极尽的讥讽:“与杜兄这等人物论史,实乃对牛弹琴!一介武夫,怕是连《史记》、《汉书》都未读全吧?听闻杜兄平日流连青楼勾栏,瓦舍嬉戏,如此私德,也配在此妄谈国策?我看,怕是背后有人指使,特地来此哗众取宠吧!”
人身攻击,开始了!
这恶毒的话引得了满堂哄笑,尤其是蜀王阵营的学子,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杜清远一听这个,非但不怒,反而眼睛一亮,瞬间来了精神!
我心中也暗笑,看来给他们挖好的坑,他们不但没有避开,还主动跳进去了!
只见杜清远双手叉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说不过道理,就开始扒拉私德了?”
“好!好得很!既然诸位自诩君子的才子先不要脸了……”
杜清远猛地吸了口气,“你们要聊私德是吧?行!那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什么叫真正的‘男盗女娼’,什么叫‘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狼心狗肺’!”
我轻轻抿了一口茶,双手抱胸,向椅背上一靠。
好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