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
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 (第2/2页)宋槐序勾了一下唇角。
“我去找我外公和舅舅,你先按我说的办。”
林松这才明白宋槐序的意思,欣喜的应道:“夫人放心,属下保证把此事办好。”
宋槐序已快步走向了后院。
夏老爷子正在院子里逗三个孩子玩,看到宋槐序进门,立即站起身。
“可是要去督军府?”
宋槐序摇头道:“并非,军中出了些事,粮草车被人做了手脚,不但有掺沙石的,还有一部分坏谷,根本无法使用,景王在此停留,亦是为了解决粮草的问题,眼下潼州奸商四起,哄抬物价,粮食上涨一倍有余,若想帮殿下度过难关,还需外公与两个舅舅出面,如果此事办的顺利,说不定还能将米价压的比平时更低。”
夏老爷子一辈子从商,各种手段都瞒不过他,听宋槐序这么一说,顿时就明白了。
“可有合适的说辞?”
宋槐序想了想道:“就说朝廷多发放五万石粮食,让两位舅舅等在此处,就是为了屯粮,外公可扮作鄱阳郡的粮商,谎称手中有粮,欲低价抛售,这些奸商必定会慌,我可侧面出击从旁辅助,三管齐下,必然可成。”
夏老爷子哈哈一笑道:“不愧是我们夏家的血脉,好一招请君入瓮,景王帮咱们这么多,如今遇到难关,咱们定然也要鼎力相助,我这便去找你的两个舅舅。”
一个时辰后,两个穿金戴玉的富商大摇大摆的进了城。
两人来到一家茶楼,便打探京中的粮食何时能到潼州?
小二笑问:“二位问此事做什么?”
一人财大气粗的说道:“自然是要收粮,听闻这次朝廷多派了五万石,不知此处管事的是谁,若是能打好关系,可靠这批粮食大赚一笔。”
旁边的酒客搭话道:“当真有此事?不是说此地的粮食正在涨价吗?”
一人神神秘秘的说道:“我们有在朝廷当官的亲戚,这消息绝对属实。”
听到两人说的如此笃定,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两人也不理他们,要了一桌子酒菜,阔气的吃喝,大声谈论粮食之事。
粮商们也很快听到了此事,不由都有些心惊,若真的如此,他们的粮食岂不是要砸在了手中?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鄱阳郡的粮商来到了潼州城,说自己手中有大量余粮,愿意卖给京中军。
与此同时,一首歌谣,在街头巷尾传开。
“坎卦重渊起,巽木折川底。莫道桑田固,转眼化沧溟。”
有人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算命先生答道:“这可不是好兆头,坎卦在易经中代表水,重渊喻为大水,巽木象征草木粮食,“折川底”指粮食被淹毁,后两句强调洪水淹没土地的速度之快,若按此谶语来解,要不了多久,潼州恐怕就会经历水患。”
潼州本就以附近的江命名,听到这话,众人不由色变,那些粮商更是害怕不已。
若真来了大水,这些粮食岂不全都要糟蹋了。
不过是大半天的功夫,这几件事就传遍了潼州城,魏景焰正在总兵府与崔总兵商量如何对付这些奸商,忽见有人来报,说有粮商愿意以低于正常市价两层的银子,出售五万石余粮。
魏景焰不由挑起长眸。
“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