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你给古代人讲氮磷钾化肥?
第31章:你给古代人讲氮磷钾化肥? (第1/2页)李时珍沉思一番,现在的大明学子是无法理解【化学】的。
他简单地描述一番。
“化肥,涉及到化学。”
“什么是化学,简单易懂,便是——炼丹术,火药的配方比的合成,是一门创造的学问。”
此话一出,台下学子顿时恍然大悟。
若是【化学】,无人理解。
一旦提到【炼丹术】,那还有【黄白术】与【炼金术】。
那么理解的人可就太多了!
看着台下众人的表情,李时珍轻轻点头,“看来各位理解了什么是【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旧物创造新物的的过程。”
学子们连连点头。
“所以,化肥,正是这种手法创造出来的。”
“像化学应用在土壤的酸碱程度上。”
“比如:水稻就非常适合微酸性的土壤。”
“像农民们在田地里铺草木灰,就是把原本的酸性土壤变得稍微碱性。”
“如此,酸碱稍稍中和,这块酸土地就变成了【中性土地】。”
“中性土地,如此一来,原本适合种水稻的酸土地,就变成了适合种植:小麦、大豆之类的农作物的中性土地。”
“相反,如果各位想把适合种植小麦与大豆的中性土地再变回酸性土地,那么就需要适量的硫磺,或适量的绿矾:”
“这,便是改变土地酸碱程度的方法之一。”
“而且,农民们自古以来就一直在用。”
“他们即使用了,也只是把不适合种的土地变成了适合种的土地;但对提高产量没有任何帮助,可对?”
这些话一出,学子们与先生纷纷点头,倒是不陌生。
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只是没有想到,农民们这般做——是为了让土地改变酸碱程度,从何变得适合种植。
这些知识虽简单。
但原理,真无人知晓。
没想到今日,李时珍竟给出了准确的答案——改变土地的酸碱度。
此刻,室外的赵才情不自禁地露出得意的笑容。
因为他看见了吴院长等人脸上茫然与意外的表情。
“格物才是世界之道;在这个不被皇权欣赏的大明,格物不大力发展才是皇权的损失!”
“诸子百家的路才是正确之路,可皇权只重用儒家,法家!”
这时,苏明忽然起身,朝李时珍鞠了一躬,“请先生造福广大农民,教我制作化肥!”
这话一出,其余学生纷纷起身鞠躬,“请先生造福广大农民,教我们制作化肥!”
看见这幕,吴院长,常斌,苏岳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心系百姓,才是好官。
虽然...
他们都还没当官!
李时珍无奈地说:“都请坐,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还没学会走就想跑。”
“就算我告诉你们了,你们能制作出来吗?”
“所以,坐下,别急;先理解概念,再去尝试。”
“谨遵先生教诲!”
学生们纷纷坐回座位。
于是,李时珍在黑板上写上了:【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包括【有机肥】。
接着他便开始滔滔不绝的给他们输送各种肥的知识。
江哲也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实他对农业并不太了解,甚至还没有李时珍懂得多。
一开始,李时珍讲述得并不太顺利,因为学子们无法理解【光合作用】包括【蛋白质】之类的专业名词。
不过李时珍非常有耐心,在讲述了将近15分钟左右。
学生与室外的先生们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氮肥是让作物的叶片更大更绿;氮肥就是植物的饭;相当于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吃饭的方式,我们百姓直接喂给植物适量的氮肥。”
“天哪,好神奇的【化学】!”
“还有【磷肥】,原来是促进植物根系的,还有让其穗粒增多且饱满、催果,缺磷的话,作物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抗旱、抗病虫能力。”
“更全面的【复合肥】全方面满足了作物的一切所需;相当于给食物准备好了【肉,菜、饭】。”
“...”
室外,吴院长等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吴院长满脸震撼,“原来蔬菜,菠菜,一些叶子较多的菜,它们更喜欢【氮肥】;从而让菜叶越来越多!”
常斌骇然地喃喃着:“萝卜,它更喜欢磷钾肥,有助于根茎的膨大;从而让萝卜直接变得更大。”
苏岳震撼到体无完肤,“还有豆子,它们喜欢少点的氮多点的磷钾的肥;这样就能让豆子产量疯狂增多!”
三人面面相觑,皆是满脸难以置信。
“我没想到,我真的没想到,提高农作物,竟然是【对症下药】!”
“老天那,我现在才发现,我们好肤浅;我们种植作物,只用常见的一种【有机肥】,这样一来,怎么能让大多数作物产量增加呢?”
“原来这是【知识】,原来种植,提高作物产量竟然如此大有学问!”
“这就是【格物致知】啊!”
看见学生和老师们的反应,江哲忍不住笑出了声。
“就这么点基础的现代知识就让你们如此震撼。”
“李时珍所讲的还只是小学生都能听懂的;若让他再讲到【化学方程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