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养心殿论政,弘历让雍正发生大改变!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养心殿论政,弘历让雍正发生大改变!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养心殿论政,弘历让雍正发生大改变! (第1/2页)

“回阿玛,站在儿臣的立场看,自然是以郡县制为主好。”
  
  弘历毫不犹豫地回答了雍正的询问。
  
  雍正抬眼,露出惊诧之色:“立场?”
  
  “回阿玛,是的,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与个人身份是紧密联系的,也是治国方法论与对天下认识论的基础。”
  
  “所以,立场问题,是朝堂各种治国理念斗争的核心问题,而非利与弊的权衡,也不是对与错的界定。”
  
  弘历继续回答,神情认真而又严肃。
  
  “说的没错。”
  
  “看来,你和陆生楠就不是一个立场。”
  
  雍正若有所思的点头。
  
  弘历咧嘴一笑。
  
  接着。
  
  雍正就把陆生楠的《读通鉴论》给了弘历:
  
  “你也看看陆生楠的这个《读通鉴论》,先看看他讨论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一段,看后说说你的认识。”
  
  “嗻!”
  
  弘历也就看了起来。
  
  而在看了后,弘历就对雍正说:“以儿臣愚见,他这是属于一种只信任理性认识的结论,属于唯心的狂悖之论。”
  
  “理性认识?”
  
  “是的,他没有结合实践中的感性认知,或者选择性忽视乃至不重视实践中的感性认知,而武断的认为郡县制就不如封建制。”
  
  “可如果他能像柳宗元一样,在地方实践过,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
  
  弘历的意思就是,陆生楠轻实践,想当然的通过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内容进行推论,而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
  
  “柳宗元?”
  
  雍正又问道。
  
  弘历继续回道:“是的,柳宗元所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地方藩镇做大,类同封建制推行时;而柳宗元又在地方任过官,所以他通过实践后总结出,秦亡非郡县,而实因人怨,与许多文人的看法就大为不同。”
  
  “陆生楠只在我大清朝任过京官,也没有尝过封建之苦,故而只是在理性上认为,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属于唯理的书生之见,不尊重经验的实在性。”
  
  “如果,阿玛让他去姑父所在漠北蒙古当一段时间的自治封建之民,那他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弘历这么说后,雍正非常受启发,而竟因此目光炯炯的看向弘历:“倒是鞭辟入里,若你所言,他这种的确是纸上谈兵之见。”
  
  接着,雍正又道:“你昨日跟朕说,事物在发展,要剖明其理,当知道其内部的矛盾性,朕在看见这程生楠的狂悖之论后认真想了想,觉得他跟朕在封建和郡县上认识上的矛盾,算是朕和他们这些汉人士绅不能共治之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你刚才又说,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也是斗争的核心问题,这说明,朕要想让他陆生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得先改变他的立场。”
  
  “你又提到他没有重视实践中的感性认知,提议让他去封建自治的地盘去生活一下,倒是个好主意,你这种实践矛盾之论,倒是很有一种庖丁解牛的智慧,让朕不得不忽略你的年纪,你的阅历,你的地位,而选择信你。”
  
  雍正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弘历因而拱手道:“儿臣不过是用剖析数理的方式来剖析治国之道,而不愿意对阿玛有半点诡诈之言。”
  
  雍正听后点头:“朕得亲审这陆生楠,说服他改变自己的立场,认识到自己不该站到社稷苍生的对立面去!”
  
  弘历微微一笑。
  
  他知道,雍正是比较在乎名声的,也喜欢解释与辩论,所以,他即便对陆生楠的理论再不赞同,再认识到陆生楠的立场跟自己不一样,也没有打算直接选择肉体消灭陆生楠。
  
  也就是说,雍正狠归狠,但还是有底线,那就是不能不教而诛。
  
  这与历史上的乾隆自然是不同的。
  
  要是乾隆,对于这种不跟自己一条心的人,那绝对不会多哔哔,直接户口本拿来拉清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