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不向外求,便已无敌
第832章 不向外求,便已无敌 (第2/2页)这种一天120公里的极限行军,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有点强人所难,但是这里是102集团军,做得到你就是102集团军中最基本的摩托化步兵,做不到你就不是我的兵!
没有条件可讲!
日本人急,重庆方面还急,而秦晋更急!
现在他无兵可用,无势可起,如果他不能快速在这几年快速积累资本,未来就没有他的立身之本!
三十万战军,三十万预备役,是他不动用南洋力量的情况下,在国内的最基本需求!
秦晋在闽中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别人的眼睛,这种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运动,就是日本也不得不紧急抽调二线部队往安庆,杭州,宁波一带集结。
虽然知道这只是新军,可蚁多咬死象!
现在整个闽中每天都有几万难民,数千内地人口流入。
短短半年,闽中人口已经从1500万剧增到了3000万!
3000万人,在穷兵黩武的情况下,已经足够他拉起一两支百万大军了。
别说日本人忌惮,就是洋人和重庆方面谁不忌惮?
秦晋这回时间点卡得很准,趁重庆和日本在武汉战场都陷入大兵团僵持战的时机,突然回到闽中趁机大军团操练。
这种规模的军事动作,平时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检验一下军队,不是一年半载就是的调整大量土地,资源来搞。
现在倒好,你打你的,我搞我的,你大战打完,我们新军已成,直接拉着部队出来占地盘。
摘桃子的活,我也是学的来的!
至于日军的紧急调动,秦晋是理都懒得理,他现在除了整军外,还要和齐秀峰尽快协调内部民生保障工作,毕竟突然人口翻倍,闽中农业匮乏,工业原本还算平衡,但是人口激增。
不管是从社会稳定的治安,供需平衡,产能运转,劳动力调剂,都是当下秦晋不得不亲自回来出面解决的。
齐秀峰作为闽中内政二把手,他终究不能代表秦晋把一把手该做的都做了不是。
目前闽中90%的人口都集中在沿海狭小平原一带,不仅严重影响了福州,泉州,漳州等大型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同时也导致劳动力太过于集中,让原本收入还不错的原住民严重影响了生存环境。
秦晋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将大量重工业向内陆山区转移,决定在龙潭,三明,南平三地设立工业工业城市,除了开山造平外,分别加设城际铁路解决内陆和沿海的运输交通问题。
根据初步核算,三座中大型内陆山区改造型城市可吸纳和安置超过3000万人口。
同时特别在武夷和宁德设立经济农业转型城市和矿产资源自主转化型城市。
初步规划预算,秦晋准备在武夷打造成首座茶叶,药材,菌菇为代表的品牌性经济农业城市,预期规划为600万人口级的特色城市。
而宁德主要利用周边的铜矿,砂矿大力发展为电机,玻璃为主要代表产品的工业型自主供应城市,预期规划为1000万人口级的渔转工的产业型城市。
同时大量扩容内陆地县城市,争取趁战争的动荡期吸纳外来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
秦晋不是无地放矢,更不是趁机摘什么桃子。
因为现实很残酷,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战场上,国家交锋,谁胜谁败的大场面上,却没有一个镜头会去看看底层交战区的老百姓生死几何,那些供养国家的造血者是否有活路可走!
即便是后世,历史除了记得战场伤亡数字外,对老百姓的牺牲也仅仅只能说一句约损失多少人口!
多么冰冷的文字,可秦晋看到的却是希望!
是老百姓的希望,更是已经登堂入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