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洪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洪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1/2页)时间提前小半天,深入九藩岛内陆地区的另一方战场上。
“哈哈哈,东海国前锋大将龙造寺政信被我讨取了!”
筑后川东岸,高良山丘陵上防守一方的东海国外五旗倭人主将被杀,麾下那些倭人士兵全都扭头就跑,朝着河对岸亡命而逃。
“大友双壁”之一的【不败奇将】高桥绍运,高高举起了手中一颗滴血的首级哈哈大笑。
龙造寺家本来是平湖港所在的肥前国大名。
国破后没来得及逃跑的支脉都被东海国强征入伙,等这位龙造寺政信落到王澄手里后,自然也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生死再不由他。
这次作为先锋大将带领麾下的倭人外五旗,负责在筑后川东岸迎战大友家的军势,执行诱敌之策。
可惜他运气不太好,充当诱饵佯败的战略目的虽然达成,他自己却被【不败奇将】高桥绍运飞马追上砍走了脑袋。
一时之间,大友家的前锋部队都在追杀漫山遍野逃走的外五旗。
“杀过岸去,斩下唐人的首级!”
“一番首(首个斩获)可得宝马一匹!”
“一番枪(率先突入敌阵)可获百两黄金!”
后方山坡上用阵幕围起来的本阵中,总大将大友义镇手握军配扇端坐在小马扎上,气势威严仿佛正坐在自己的天守阁中。
头顶军气升腾而起,隐约勾勒成了一座巍峨城池的模样。
这正是一位四品神道职官修行到【五庙神藏】境界后随身的法庙坛城,身前三丈三,身后三丈三。
阵幕用厚布制成,高约五尺,长约三丈,用幕串(木桩)固定支撑,围出总大将的本阵,以临时“布城”构建坛场。
其中还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大将阵幕用10根幕串,普通武士则只能用8根。
总大将的小马扎旁边便还设有装首级的首桶,战胜后大将会坐于幕中,以“首实检”的仪式验收敌军首级。
这便是智将们“运筹帷幄”的具象化!
这一套排场大昭人听起来似乎也感觉很耳熟?
一部分原因是战国大名们通过汉籍传入的《三国志》以及兵书,对诸葛孔明的军事思想和事迹推崇备至。
格外敬佩“智将”的角色,并将诸葛孔明作为“理想士大夫”的典范加以模仿。
反正哪怕是这些被神州视作蛮夷的倭人穿到了汉末三国,那也一定得跟着诸葛孔明匡扶汉室,总不至于倒反天罡。
此时,大友义镇看到自己的前锋军大胜,脸上却是早就没有了半点智将的稳重,满脸喜形于色:
“我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后勤已经到了极限,再不一鼓作气占领筑后川,粮道就要坚持不住了。高桥做的好!”
这段时间,东海国守军虽然连战连败,不停后撤给大友家留下了大片疆土,却没有留下任何补给。
差不多算是在几百里蜿蜒的山路范围内执行了坚壁清野。
为什么说是差不多?
那是因为他们只带走了公仓内的粮食,却给住在城中和村庄里的底层平民留下了让他们不至于饿死的基本口粮。
这比坚壁清野还要狠。
就跟战争中打伤敌军的战友,让他们不得不带着累赘行军,要比直接打死他们效果更好一样。
当原本统治这些地方的大名、豪族兴冲冲地回到自家领地上一看,好家伙,抢平民一口粮食就是要他们一条命啊。
这算的也太精准了,执行力也太恐怖了。
自己要是帮大友家从平民手里筹措了粮食,就算成功杀回来,还怎么可能稳固统治?
可是大友家已经深入东海国,不仅需要派驻士兵沿途驻防,还把补给线在山间拉长到了几百里,补给实在太过困难。
不得不对占领区强行征收了“一点点”粮食。
这就让那帮原本的豪族全都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返乡团”。
平民哪管那么多,豪族把他们当鬼子整,他们恨不得把这些人生吞活剥。
好日子都是对比出来的。
到这个时候他们终于切身体会到,这些曾经的自己人,还不如那些神州来的唐大人呢。
因此大友家必须速战速决,至少打下作为东海国天然运兵线的筑后川,才算是安稳吃下占领区的地盘,有时间慢慢解决后患。
大友义镇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扬起手中的生铁军配扇正要用力挥下,却突然被人叫住。
“主公!我们是不是再谨慎一些?不如本阵暂时按兵不动,先派高桥绍运的先头部队过河占据桥头堡如何?”
家老重臣【雷鬼】立花道雪单膝跪地出声谏言。
大友义镇还没有说什么,一直侍奉在侧的那位阴阳师倒是先跳了起来:
“立花殿,您难道是在质疑我对天气的判断吗?您抬头看看,艳阳高照哪里有雨?”
立花道雪不去看他,只是看着大友义镇道:
“主公,内臣身为雷鬼一族,天生就有【听雷】的灵应,感知向来很敏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