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提高商人的地位,也并非坏事
第452章 提高商人的地位,也并非坏事 (第1/2页)五天不到,广州府的物价翻了五倍!
尤其是铺子跟地皮。
地段好点的铺面以前最多两千两银子,现在七千起步,上不封顶!
城里城外以前没人搭理的空地荒地,现在成了香饽馍,一亩能卖上几百两到几千两不等!
不仅如此,米面油布等生活物资也大量涨价。
商人屯着不卖,还在不停的收购。
米面油布一涨价,其他行业也跟着涨,就连上游粮种、桑麻丝线也都在涨。
百姓以前一人一天吃饭,三五文就能吃饱,现在没十文,别说一日三餐,一天能吃上两顿稀的,都算运气好。
唯一让百姓没闹事的是,城里做工的机会多了。
大街小巷全都张贴着招工的告示。
其中以木材厂、石材厂、建筑队,招得最厉害。
改建铺子,修建新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木头跟石头。
当然还要大量的力工。
这工钱,相较于以前,提高了一倍。
以往一个小工一天能拿五文钱,现在一个小工能拿八文、十文钱,以前一个师傅,一天能拿十文,现在一天最少十五文,高点的有二十文。
吃到第一波招工福利的,除了城里的居民以外,城外附近村子的百姓也吃到了。
有的村子有劳动力都跑城里找事做,有的村子,全村在族长的带领下,全部跑城里打工,家里的土地,承包给同村的地主,虽然每月租金很少,但城里做工的工钱多啊。
城里拿工钱,家里土地赚租金,一举两得!
只不过,这几天可把广州府的知府老爷给吓坏了。
短短几天,物价涨了好几倍。
若是被陛下知道这事,别说什么官职,就连项上人头都保不住。
当即黄知府(姓黄),把城中一些比较威望的商贾、地主叫到一起,勒令他们把自己的店铺,商品恢复到原价。
哪知这些人说,这是市场行为,他们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强行干预市场。
在黄知府强硬要求下,他们同意把价格调低两成,至于其他人涨不涨价,他们就管不着了。
地方官员可不像京城当官,那么爽快。
很多时候要地方豪绅地主商人配合,才能把朝廷的政令给执行下去。
所以很多时候,地方官员要仰仗着当地地主豪绅,过日子。
如果只是几个什么地主豪绅,当官的还能找各种借口把人拿捏。
但当所有的地主豪绅联合闹起来,哪怕朝廷知道了,也只认为是当官的能力不行,不能管理好一方百姓,只会把官员调离或者撤职,根本就不会处理百姓。
黄知府想要保证自己的乌纱帽,又不想城里闹乱子,只得遣人到处去求人,让隔壁州县借粮、借油、借布匹,来稳住广州府百姓日常所需。
好在,这种煎熬的日子没让他过多久。
元宵刚过,广州府就涌来一大批商人。
这些商人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只要看中的店铺,主人家报价,他们只要觉得合适,根本就不带还价,立马掏钱购买。
最重要的是,成船成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码头,第二日,城里就售卖了起来。
价格却只有城里粮食售价的一半。
这效率看得黄知府,啧啧称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