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04章 娜拉山谷
第一卷 第304章 娜拉山谷 (第2/2页)即便按照每个旅50架的标准来配备,其中哪怕只有40架左右的战斗机,那可都是2400架战斗机的规模!
当前东大空军装备的三代机数量仅有700多架,缺额高达1400架!
歼-20作为高端制空战机,造价昂贵且生产周期长,装备数量不会很多,有个五六百架就是不错的。
换言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要替代装备数量最多的歼-10系列,生产数量逼近了1000架。
这才是大市场!
因此,在出发前,杨伟私下里请求李干兼顾考虑空军的需求,最好是一次性拿下空军和海军的订单。
对此,李干是同意的。
出于节约经费这方面的考虑,也应该如此。
马上要进行的穿越山谷低空突防,就是侧重于空军需求,检验战机性能的进阶试飞科目。
李干调整好机头,从娜拉山谷东侧入口进入。
与人们想象中不同的是,西北的娜拉山谷两侧的山峰并非光秃秃一片,尽管植被比不上中部南部的山麓,但依然是能够看到一片薄薄的绿色的。
此时是上午,正好是背光,视野很好。
李干看了眼气象数据,所在区域的风速风向较为稳定,是比较理想的飞行条件。
但是他没有掉以轻心。
西北地区天气多变,有时候天气转变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此外,还有一个不稳定因素。
在此之前,没有人穿越过娜拉山谷,对山谷里的地形地貌、天气状况是了解甚少的。
若不是李干亲自提出来要在这里搞低空突防试飞,上级是绝不会批准这样的冒险行动的。
李干有这个能力,航空兵部队早晚要熟悉娜拉山谷,那么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最合适不过李干。
空军早就意识到娜拉山谷的重要战术意义。
战机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在这个距离上,哪怕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早期预警雷达也探测不到。
起飞后立即进入娜拉山谷,在山谷中低空穿越飞行,有山体作为掩护,从西侧山谷口出来后,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突入印三境内。
也就是说,通过娜拉山谷向印三境内发起空中突防,印三的防空系统只有几分钟的理论反应时间。
这个战术意义太重要了。
东大军队一个优良传统,用最小的代价办最大的事。
比如这一次李干搞歼-35的实战试飞,一出动完成三类任务,既检验了战机的性能,也为部队开辟了一条作战航线,同时还完成了特技动作的飞行。
全长800多公里的娜拉山谷是没有人烟的无人区,每年的4月份,积雪融化,植被初长,到了9月份,植被枯黄掉落,紧接着开始被雪花覆盖,一直到来年的4月份融化,如此反复。
也就是说,娜拉山谷只有4月下旬、5月、6月、7月、9月上旬,拢共4个月的时间是有绿色植被的。
此时呈现在李干面前的就是初生的植被,像极了两三岁小孩童的绒发,给人的感觉嫩呼呼的。
不过,越靠近山顶的地方,植被就越少,而山顶处仍然有未融化的积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长久不化的积雪。
整座山峰看上去的话,则像是地中海发型的老年人了。
娜拉山谷非常曲折,越往里越曲折,李干不断地操杆蹬舵,就像是在跑卡丁车一样,感觉轻松写意,并无难度。
很快,娜拉山谷给他的下马威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