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孰对孰错
第411章 孰对孰错 (第1/2页)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看到那些蜷缩在土坯房里、围着火塘取暖的百姓。
“你在说什么风凉话?”
“是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是连自己的名字都未必写得全的妇孺老叟。”
“你倒好,揣着几本破书,想着去‘擦人心上的灰’?”
他嗤笑一声,声音在寂静的山道上显得格外清晰:“人心这东西,哪是你几句话、几本书就能擦亮的?他们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风调雨顺时,能填饱肚子就谢天谢地;遇上灾年荒月,求个神拜个佛,盼着老天爷开眼,比什么都实在。”
“你教他们‘实用’的道理?耕种之法他们祖辈传下来的一套,虽然笨了点,可饿不死人。”
“医病之术?他们信的是村口那个瞎眼的神婆,烧点纸钱,喝碗符水,病轻了是神婆灵验,病重了,认命便是。你倒要去教他们什么‘望闻问切’?”
林砚之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困惑和不解:“明远兄,恕我愚钝。你这样做,图什么?”
“图什么?”
苏明远似乎被问住了,他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激动地反驳,“当然是图那些人能少受些苦!少走些弯路!”
“少受苦?”
林砚之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里带着几分苍凉:“他们最大的苦,不外乎是饿肚子、病痛和死亡。这些,你几本书能挡住?他们最大的‘弯路’,不过是没你那般读书人的见识罢了。在他们眼里,能活下去,活得安稳,就是最大的‘好’。”
他重新扬起马鞭,驱马前行,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看透世事的疲惫:“明远兄,这世上的道理,就像这山道,各有各的走法。你走你的阳关道,他们走他们的独木桥。”
“你非要拉着他们跟你走阳关道,他们不仅不领情,怕是还要觉得你是个疯子,是个要带他们去送死的人。”
“人心不是灰,擦不掉。那是他们活下来的壳子,厚实得很。你若真想帮他们,倒不如去求个官职,让他们少交点税,少受点兵役的苦,那比什么‘擦灰’都来得实在。”
夜风吹过,林砚之的话语像冰冷的石子,一颗颗砸在苏明远心头。
“看到了吗?”
姜青黎看着林砚之的背影,那背影在摇曳的火把光晕中显得格外笃定,却又透着一股子深入骨髓的、对世人的疏离与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