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太庙守陵
第397章 太庙守陵 (第1/2页)听风楼的眼线老周,最近总觉得后颈发凉。
他在长安西市开了家字画铺,表面上是个温吞的掌柜,实则替听风楼传递消息。
谁家夜里有密谈,哪个官员往三王府送了礼,都要记在账本的夹层里,每月初三交给接头人。
可三天前,一个穿青衫的幕僚找到了他,将一卷蜀锦放在柜台上,笑盈盈地说道:
“周掌柜,我家王爷说,这料子配您新得的那幅《寒江独钓图》正好。”
老周的手当时就僵了。
他藏在床板下的《寒江独钓图》,除了自己和听风楼的接头人,再没人知道。
“晋王爷费心了。”
他勉强挤出笑容,指尖攥得发白。
幕僚没多说,只留下句“王爷还说,有些账本记错了,该改改”,就转身离开了。
老周当晚就把账本烧了。
他知道,自己被盯上了。
李治要的不是蜀锦,是他手里的情报,是听风楼的命脉。
三日后,一份“密报”送到了李治案上。
李福在推行均田制时,暗中将二十顷良田分给了手下人的远房亲戚,账本上却记着“荒田”。
“果然如此。”
李治捏着密报,眼底闪过一丝得意。
他就知道,李福看似清廉,实则也有私心。
只要把这消息捅出去,就算扳不倒李福,也能让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备车,去太极殿。”
他起身时,袍角扫过案上的青铜镇纸,发出清脆的响声。
此时的户部,李福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
地图上圈着十几个州县,都是均田制推行受阻的地方,每个圈旁都标着个小小的“李”字。
那是李治安插在地方的人手。
“大哥,母后派人送了些点心,说是给你补补身子。”
李禄提着食盒进来,见他盯着地图皱眉,凑过去一看,顿时骂道,
“这狗东西,居然把手伸到地方去了!”
李福没抬头,指尖点在“青州”二字上:
“青州刺史是我们的人,昨天传来消息,说有人拿着假田契去分地,被他扣下了。”
“扣得好!”
李禄愤怒的说道,
“依我看,直接把这些人全抓起来,看他还怎么蹦跶!”
“不行。”
李福摇了摇头,
“抓了他们,只会让李治更谨慎。
我们要等......等他自己送上门。”
话音刚落,内侍就匆匆进来:
“大人,陛下召您去太极殿,说是晋王爷有要事启奏。”
李福和李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
来了。
太极殿里,李治正拿着那份“密报”,慷慨陈词的说着。
“陛下,均田制乃国之根本,若有人借新政谋私,与士族勾结,那百姓的心就寒了!
大殿下身为户部尚书,岂能知法犯法?”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落在刚进来的李福身上:
“福儿,你皇叔说的,是真的吗?”
李福躬身行礼,声音平静:
“父皇,儿臣不知皇叔说的是哪二十顷田。
但臣这里有份清单,记录了山东所有新分土地的去向,每一笔都有百姓的画押和里正的签字,请陛下过目。”
他呈上一本厚厚的账册,内侍转呈给李承乾。
册子里的字迹工整,每一页都贴着红色的指印,还有里正的朱印,清晰得容不得半点作假。
李治的脸色微变:
“大殿下怕是早有准备吧?”
“不是准备,是本分。”
李福抬头看向了李治,
“倒是皇叔的这份‘密报’从何而来?
据我所知,青州那二十顷田,去年就被洪水冲成了滩涂,根本种不了庄稼,何来‘良田’之说?”
李治一怔,他没想到李福连土地的状况都摸得这么清楚。
“你......”
他刚想反驳,就听李承乾淡淡开口说道:
“九弟,青州的灾情,吏部上个月刚奏报过,你没看到?”
李治的脸瞬间涨红,低头道:
“臣......臣疏忽了。”
“疏忽可不是小事。”
李承乾合上账册,
“听风楼刚送来消息,说有人冒充听风楼的人,伪造情报挑拨离间。
李一,去查查,是谁这么大胆子。”
王德躬身应是,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李治,带着一丝警告。
李治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自己被耍了。
那份密报根本就是假的,李福和陛下早就串通好了,就等着他跳进来。
“陛下,臣弟......告退。”
他躬身行礼,转身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李福看着他的背影,眼底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丝沉重。
这一局赢了,可下一局,李治只会更狠。
李承乾将账册递给李福,语气平淡的说道:
“做得好。但别大意,他不会善罢甘休。”
“儿臣明白。”
李福接过账册说道。
李治在太极殿吃了瘪,憋了一肚子火,回到王府就摔了三个茶杯。
“废物!一群废物!”
他指着幕僚骂道,
“连份真情报都弄不到,还让李福反将一军,你们是吃干饭的吗?”
幕僚们吓得跪在地上,没人敢吭声。
许久,李治的气才消了些,坐在榻上喘着粗气:
“羽林卫那边,怎么样了?”
一个幕僚连忙道:
“回王爷,我们安插的人,已经混进了军械库。
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就能......”
“就能什么?”
李治冷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