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李福接手大唐银号
第409章 李福接手大唐银号 (第2/2页)崔敦礼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却不敢再辩驳。
这些事,长安百姓都看在眼里,街头巷尾的话本里,早已把“仁厚大殿下”的故事唱得家喻户晓。
“儿臣......”
李福刚要躬身领命,却被李承乾按住了肩膀。
“魏征曾说,‘治世需刚柔并济’。”
李承乾轻声说道,
“银号的账本里,藏着江山的筋骨。
你既要守住规矩,别让蛀虫掏空了国库,也要记得,那些银子该变成百姓手里的锄头、农户仓里的粮食,而不是士族箱底的金锭。”
李福重重点头,眼眶微红的保证道:
“儿臣记住了。定不负父皇所托,不负魏相遗志。”
散朝后,官员们鱼贯而出,李福刚走到殿门口,就被李绩拉住了。
“随我来。”
李绩的声音有些阴沉。
李福跟着李绩来到偏殿,只见案上摆着一个旧木箱,里面堆满了魏征关于银号的手札。
“这些是陛下让我交给你的。”
李绩指着手札说道,
“魏征当年为了银号的事,跟陛下吵了十七次,最凶的一次,把官帽都摔在了地上。”
李福拿起一页手札,上面有魏征的朱批:
“银者,民之命也,不可轻,不可贪。”
“老师,”
李福抬头看向了李绩,
“我想去魏府看看。”
魏府的门依旧是那扇斑驳的朱漆门,只是门前的老槐树下落了层新叶。
魏叔玉穿着素服,见了李福,红着眼圈侧身让他进门。
正房里,魏征的书案还保持着原样:
砚台里的墨未干,《贞观政要》摊在“民为邦本”那一页,旁边放着半块吃剩的麦饼,上面还有牙印。
那是魏征生前最爱吃的,总说“比御膳房的糕点实在”。
“我爹说,银号的事,最要紧是‘信’。”
魏叔玉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魏征核算的银号流水账,
“他说百姓把铜钱存进银号,是信朝廷不会骗他们,要是连这点信都没了,江山就像没打地基的房子,迟早要塌。”
李福翻开账本,每一笔都记得工工整整,连几分几厘的利息都算得清清楚楚,最后一页写着:
“三月初七,见城西张老丈,其子在银号借贷经商,今已盈利,特记之。
百姓富,则朝廷富。”
那一刻,李福突然懂了父亲为何把银号交给他。
魏征留下的不只是账本,是让这江山稳稳当当的根基,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根基,扎得更深些。
回到皇宫时,已是深夜。
李福点燃烛火,铺开宣纸,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大唐银号要务三则:
一、铸币必足成色,二、借贷需察民困,三、账目不欺分毫。”
李福接管大唐银号的消息,迅速在长安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