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435章 太子妃

第435章 太子妃

第435章 太子妃 (第1/2页)

入夏的暴雨连下了三日,长安郊外的田埂积了半尺深的水。
  
  李福披着蓑衣站在武月家的地头,看着她指挥灾民挖排水沟,粗布裙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却依旧动作利落。
  
  “这样挖不对。”
  
  武月抢过一个农夫手里的锄头,
  
  “要顺着地势走,拐个弯才能把水引到河里,直着挖会淹了旁边的菜田。”
  
  农夫们面面相觑,还是照做了。
  
  李福在一旁看得清楚,正是农官教的“曲渠排水法”,没想到武月看了一遍就学会了。
  
  “你倒是学得快。”
  
  李福走上前,递过一块干布,
  
  “歇会儿吧,雨快停了。”
  
  武月接过布擦了擦脸,水珠混着泥从脸颊滑落下来。
  
  “停了才要抓紧,不然麦子要烂在地里。”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茅舍里抱出捆稻草,
  
  “殿下上次说的‘秸秆覆盖’,我试了试,果然能保墒,你看那边的麦子,比别家的精神。”
  
  李福望去,果然有几分田的麦子长势更旺,根部覆盖着枯黄的秸秆。
  
  他心里一动。
  
  这法子是农官从西域学来的,他只随口提过一次,没想到她竟记在心上,还亲自试种。
  
  “等雨停了,让农官把这法子在全县推广。”
  
  李福的声音带着赞许,
  
  “你这脑子,不当农官可惜了。”
  
  武月脸一红,低头用脚碾着泥。
  
  “殿下又取笑我。
  
  民女只想种好自己的地,让小绿能吃饱饭。”
  
  雨停时,天边架起彩虹。
  
  灾民们纷纷道谢散去,武月留李福吃饭,小绿端上的是糙米饭配腌菜,还有碗新熬的麦仁粥,上面漂着几粒红豆。
  
  “红豆是前几日去镇上换的。”
  
  武月有些不好意思,
  
  “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殿下。”
  
  “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香。”
  
  李福拿起粗瓷碗,喝了一大口,暖意从胃里散开。
  
  饭后,武月从箱底翻出本磨破页的《农桑要术》,是她父亲留下的。
  
  “这上面有些字看不懂,殿下能教教我吗?”
  
  李福接过书,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武父的字迹。
  
  他耐心讲解,从“浸种法”讲到“嫁接术”,武月听得认真,偶尔提问,总能问到点子上。
  
  “原来葡萄能嫁接到桑树上。”
  
  武月眼睛发亮,
  
  “明年我试试,要是成了,就能给庄子里的孩子解馋了。”
  
  李福看着她被油灯照亮的侧脸,睫毛很长,投下淡淡的阴影。
  
  离开时,李福留下两匹布:
  
  “给你和小绿做身新衣裳,入秋该凉了。”
  
  武月推辞不过,收下后却从柜里取出双布鞋。
  
  “这是民女做的,粗针大麻线,殿下别嫌弃。”
  
  布鞋是青布面,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比宫里御制的还合脚。
  
  李福穿在脚上,走在田埂上。
  
  消息传回东宫,崔明急得直转圈:
  
  “殿下,外面都在说您常去灾民庄子,还和一个寒门女子过从甚密,崔尚书他们又要借机生事了!”
  
  李福正在看武月送的《农桑要术》,头也没抬的说道:
  
  “让他们说去。
  
  我去庄子是看农事,不是做别的。”
  
  可流言还是传到了朝堂。
  
  太极殿。
  
  崔雄在朝会上弹劾道:
  
  “太子殿下沉湎女色,常与寒门女子厮混,不顾朝政,有失储君体统!”
  
  武将们虽没附和,却也面露忧色。
  
  程咬金在私下对李福说道:
  
  “殿下,那女子再好,终究是灾民出身,配不上太子妃之位,您可得想清楚。”
  
  李福没解释,只是让听风楼去查。
  
  果然,流言是崔家散布的,他们见均田制推行顺利,便想从私德上抹黑他。
  
  几日后,长安县报来喜讯。
  
  推广“秸秆覆盖”和“曲渠排水”后,小麦亩产比往年增了两成,灾民们联名要给武月立块“功德碑”。
  
  李福在朝堂上提起此事,特意拿出农官的奏报。
  
  “武氏虽为女子,却懂农事、恤灾民,推广新法助百姓增收,这等功绩,难道不比流言蜚语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