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444章 大唐名相千古

第444章 大唐名相千古

第444章 大唐名相千古 (第2/2页)

“老臣......怕是......陪不了陛下......陪不了太子了......”
  
  “别胡说!”
  
  李承乾握住他的手,
  
  “你还要看着太子监国,看着禄儿从安西回来,你怎么能走?”
  
  房玄龄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大唐......有陛下......有太子......有二殿下......老臣放心......”
  
  他转向李福,目光变得格外郑重,
  
  “太子......记住......治天下......不是靠律法......靠权谋......是靠民心......百姓安......江山安......”
  
  他顿了顿,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士族......虽骄纵......却也有可用之人......别赶尽杀绝......武将......虽鲁莽......却护着边关......别冷了他们的心......”
  
  “孤......记住了......”
  
  李福用力点头,泪水滴落在房玄龄的手背上,
  
  “孤一定记住房相的话,守护好大唐,守护好百姓......”
  
  房玄龄的眼睛渐渐失去神采,握着李承乾的手也缓缓垂落。
  
  窗外的秋风卷起落叶,飘进屋内,落在他苍白的脸上,像是在为这位三朝元老送行。
  
  “房相!”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拔高,却再也唤不醒沉睡的老臣。
  
  他望着房玄龄的遗体,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幸好被李福扶住才没倒下。
  
  “父皇!”
  
  李福扶住李承乾,声音里满是担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悲痛,声音嘶哑的说道:
  
  “传朕旨意,追赠房玄龄为太尉,谥号‘文昭’,以国葬之礼安葬。
  
  房家子弟,入朝为官者,皆升一级。
  
  未为官者,赐荫补官。”
  
  旨意下达,长安城内一片哀悼。
  
  文武百官纷纷前往房府吊唁,百姓们自发地在街头摆上香案,献上鲜花和祭品。
  
  他们记得,是房相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是房相帮太子推行均田制让他们有田可种,是房相在灾年力劝陛下开仓放粮让他们活了下来。
  
  程咬金站在房玄龄的灵前,老泪纵横。
  
  他想起当年两人一起跟着李世民打天下,一起在玄武门并肩作战,一起在朝堂上为百姓争利,如今却天人永隔。
  
  “老房啊,你怎么就走得这么急......咱们还没来得及喝禄儿收复安西的庆功酒呢......”
  
  李绩坐在灵前,默默地烧着纸钱,咳嗽声比往常更重。
  
  “咱们这些老骨头,要多撑几年,帮陛下和太子把江山稳住”。
  
  可如今,这根最硬的骨头,却先折了。
  
  东宫的武月也带着小绿赶来,献上亲手缝制的素色绢帕。
  
  她看着李福红肿的眼睛,轻轻握住他的手说道:
  
  “别太难过,房相一定希望你好好的,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李福点头,目光落在灵前的那卷《大唐律》上。
  
  那是房玄龄临终前还在修订的书,上面还有他未写完的批注。
  
  出殡那日,长安城内万人空巷。
  
  百姓们自发地跪在路边,目送着房玄龄的灵柩远去,哭声震天。
  
  李承乾和李福走在灵柩前,穿着素色的丧服,脚步沉重。
  
  回到太极殿时,天色已黑。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看着案上房玄龄留下的奏折,上面还写着“西域赋税宜轻不宜重”“太子监国需择忠臣辅佐”等建议,字迹虽有些颤抖,却依旧工整。
  
  “父皇,”
  
  李福走进来,手里捧着房玄龄修订的《大唐律》,
  
  “儿臣想完成房相未完成的事,把《大唐律》修订好,明年监国时推行下去。”
  
  李承乾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悲痛渐渐被欣慰取代。
  
  他知道,房玄龄虽然走了,但他培养出了一个能担当的太子,留下了一份能守护江山的精神。
  
  这或许,就是房玄龄给大唐最好的礼物。
  
  “好。”
  
  李承乾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朕陪你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