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被儿子造反,宋靖跳脚
第186章 被儿子造反,宋靖跳脚 (第1/2页)“兄长,你的时间有些久,是说了些什么吗?”宋策问道。
在马车上时,宋策好奇的询问道。
而宋时安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他的眼睛,尤其严肃道:“你看见于修身后有一扇屏风了吗?”
他这么严肃的一说,宋策也愣了一下,然后缓缓点头:“先前举人的面述都没有的。”
“后面有人。”
宋时安直接道。
“是这样吗?”
宋策其实也有这种猜想,因为根据装修布置,这样就不太合理。不过,他实在没有去细想,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
仿佛,会牵扯到什么大人物。
“你就不好奇后面的人是谁吗?”宋时安问。
“好奇,但是我觉得……”宋策说到一半,掀开了马车的帘子,见四下无人后,赶紧将帘子放下,问道,“真的是陛下?”
“你这孩子还挺聪明的。”
宋时安像是宇智波鼬一样,用手指给他的额头点了那么一下,然后笑着道:“你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还是刚猜到的?”
“我从里面出来,你进去之后,我就再想了。”
那里有个屏风就是怪事。
什么人会坐在屏风后面旁听呢?
肯定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那目的就很简单了,给宋时安‘考试’。
“兄长,你没有说出会冒犯到皇帝的话吧?”宋策问道。
“他人要是不在的话,我肯定不说啊。”
“那还好……”宋策陡然反应过来,“啊?”
“我的意思是,他不在,我冒犯他的话,他也听不到,那根本没有意义,不是吗?”宋时安解释说。
“那你的意思就是,他在的话,你就冒犯了?”宋策开始紧张起来。
这位祖宗,又搞了什么好大事?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上下同心。”
宋时安却很平静,丝毫没有一点的畏惧:“魏氏想要救存,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拯救自己。他若没有这个心,那也就没必要去做这个事情。”
张居正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可唯独有个东西,他一直都没有触碰过。
皇室的供养制度。
朱元璋虽然是一个碗开局,但并不意味着,对老百姓有仁爱与体恤。
他对官员的刻薄,对贪腐的整治,本质上也并非是施行善政。
看历史,必须要清醒的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切的改革,都是调整利益分配。
人口有总数,土地有总数,在生产力不爆炸的情况下,蛋糕是不会凭空变大。
大明在开国之初,便定下了一些律令:朱家人只要不造反,犯任何罪,都可以既往不咎,刑不上皇族。藩王无需纳税,生育还有补贴,不必从事生产。哪怕到最后,藩王的补贴发不出了,也没有去改变供养制度。
想一下,朝廷发不出对藩王的补贴,藩王活不下去,但藩王又没饿死,怎么做到?
劫掠。
而这又跟藩王犯罪不上刑呼应上了。
所以,宋时安不要当憋屈的张居正。
这皇帝,也不可以当舒服的万历。
“如何冒犯的?”宋策紧张的问道。
“我聊了下籍田。”
这句话说出来,宋策一下子就窒息了。
当然也明白了。
宋时安,这是要动真格。
………
回到府中后,二人直接去找了在书房里的宋靖。
三个人,便聊起了今天的面述。
而得知道有个屏风,且他俩猜测屏风后面可能有人后,宋靖隐约的有了预感:“你们的意思是,陛下可能在身后?”
二人点了下头。
“有可能,既然是要屯田,皇帝肯定也想知道你要如何做。”不过宋靖还是有一丝的不解,“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直接见你?”
“对啊。”宋策也不理解,“按理来说这么大的事情,皇帝想要具体的掌控,不会跟你说说吗?”
“我不懂啊,陛下难道讨厌我?”
三宋都不知道这老皇帝在依依妖妖个什么劲,非要搞蒙面唱将这种操作。
“当然,到时候你就职了,是要写一份具体的奏章送给陛下的,或许到有机会当面交谈。”宋靖道,“不过这不重要,你那时怎么说的?”
“我表达了屯田时不我待,必须要尽快开始。而且,用急症得上猛药。”宋时安道,“调三万军,十万民,还有几十万隐户,将所有的田亩全部连成一片,吸纳当地百姓,调走所有豪族。”
其实曹操的屯田差不多就是这么干的。
为什么他做的这么轻松呢?
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而且后期基本上也不行了,屯田逐渐沦为了世家大族和权贵的私产。
因此,宋时安这番话一出来,宋靖就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你是因为觉得皇帝在那里,所以就说了这些慷慨激昂的话,让他感觉到你的魄力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