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破防的公子嘉,雪女的疑问
第一百四十二章 破防的公子嘉,雪女的疑问 (第2/2页)公子嘉脸色一涨,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
“大胆!!”
“妄议先王,罪该问斩!!”
声音悠悠,似乎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变化。
“公子可知,长平战场之上为何夜夜风鸣不止,那是赵国四十万将士的英灵在夜夜悲鸣,他们都在等王室一个交代.”
公子嘉眼神一紧,双拳再度攥了起来,他从未想过面对一个人的驳斥会如此的无力。
“你!!”
“你觉得你的父王对得起前线厮杀的将士吗?”
又过了许久,风轻轻吹过,半掩的窗户发出一阵吱呀声,房间之中再无半点动静,那道声音戛然而止。
公子嘉站在原地,脸色铁青,他没有再去看雪女和姚依,扭头转身就走。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雪女和姚依眼神多了几分异样。
“姑娘.”
许久,姚依才回过神来,转而看向雪女,有些不可思议地小声道。
“他好像被恩公给气走了。”
气走了?
听到这三个字,雪女忽然一笑,不过随后她又想起之前那个少年的话,一双漂亮的眸子里,满是异样。
她虽然是一个姑娘,但对于家国大义是知道的,那个少年说的事情,相信不仅是对她,对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来说,都是新奇的。
一场战争的失败,最应该负责任的的确是决策者,但让一位王自杀,她可从没想过。
“他是知道自己辩不过修缘”
姚依撅着小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随后又是一道声音在她们两人耳边响起。
“他是知道自己不占理,他口中的那些陈词滥调无非是糊弄寻常百姓之词,一个真正贤明的君王,不会是他这个模样,贤明的君王若是遇到困难,百姓甚至不用去游说,便会自发的去帮助,那样的家国才是仁者无敌。”
雪女和姚依转身看了过来,只见一道人影此刻正靠在墙边,目光淡然地看着大门方向,不是修缘还能是谁。
之前她们还以为修缘已经走了呢!没想到这个少年并没有离去。
“小依,把门关上吧!”
雪女扭头对姚依吩咐了一句。
姚依点了点头,快步走了过来,在门口那边四下扫了一眼,见公子嘉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玉花阁,她心里不禁幽幽一叹。
这个忧国忧民的公子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他所担心的赵国,并不是她心目中的赵国,而是姓赵的赵国。
之前修缘说的很对,身居底层的百姓,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个国家姓赵还是姓郭,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好。
“哎~~”
当真相被揭露,让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心里也多了几分感触,原来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连平日里那些看起来忧国忧民的公子也是。
“修缘是儒家的人?”
方才一番言论,让雪女不禁有些怀疑,眼前的这个少年出身儒家,毕竟之前对方所引用的是孟子的话,这位夫子便是儒家的代表。
修缘摇了摇头。
若是行走江湖之人,见到自己的手段,大都已经猜到自己的来历,但眼前这个姑娘不一样,她一直呆在玉花阁,对于江湖上的事情所知甚少,所以尽管自己施展出了道家天宗的和光同尘,可对方依旧没有猜到自己的来历。
“只是恰逢其会,孟夫子所说的一些话对我来说影响深远。”
雪女哦了一声,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雪女再度出声问道:“那修缘是不是也认为不去宫里是对的??”
入宫之事,本来对她来说,就有些抵触,这种抵触早在之前便有,而不是今日才有。
宫里的那位王上,外界盛传荒淫无度,到最后甚至让一个倡女成为了王后,虽然她不以身份为耻,但作为一个王上,这样的作法太有失威严。
“对与错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关键看姑娘如何理解。”
“就拿入宫一事来说,站在公子嘉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值得搏一搏的机会,若是姑娘能够上位,对他来说,回报将会是巨大的。”
“而对于姑娘来说,这个机会并不好,从相处的过程中来看,姑娘并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相较于这些东西,姑娘追寻的可能是内心的安宁,去了王宫,姑娘失去的将远远大于所得,这是得不偿失的。”
“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来说,此次公子嘉的举荐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他实现自己野心的手段,朝廷的事情,我不太感兴趣,权谋深处,处处都是算计,有些事情根本就见不得光。”
雪女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再度开口说道:“修缘说了三个角度,那修缘自己的意思呢?”
修缘眉头微皱,抬头看了过来。
“为什么这么问??”
雪女的目光与修缘轻轻一碰,转而又低了下去,她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她就是想问问。
“王宫,是非之地,祸乱之源,既有另外的选择,那便不去吧!”
雪女轻轻点了点头。
“姑娘,我觉得公子嘉不像是个好人嘞!”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姚依忽然开口说道。
雪女听到姚依的话,眨了眨眼,有些哭笑不得。
“可之前,小依不是说公子嘉是一个好人吗?”
姚依一耸肩。
“之前总觉得公子嘉忧国忧民,是一个好公子,可刚才听到恩公的话之后,我忽然觉得似乎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为了自己的地位能够牺牲姑娘,难保不会牺牲其他人,可我们又不欠他什么,姑娘在玉花阁,每月赚的银钱买下这座玉花阁都绰绰有余了,但那些钱我们一分都没有拿过。”
“赵国的兴衰存亡,真的与我们这些最底层的人有关系吗?我和小琳一直在流浪,家园没了,亲人没了,却不是因为敌人的缘故,而是因为自己人.”
“或许我和小琳不会去做一个背叛者,但让我们再去为了一个什么都不曾给予的赵国奉献一切,恐怕真的做不到”
“恩公说的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