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经济补贴,巨额费用!
第504章 经济补贴,巨额费用! (第2/2页)当然,领补贴也有条件:家里不能出过汉奸、没发表过反动言论、在警察局没案底。
每户补贴多少按家庭人口算,比如三口之家,一次能领六套新衣、二十斤油、一定数量的肉……
补贴也不是永久性的。经济好转、超过贫困线之后,就立即停止。
这个政策之所以能推行,一方面是因为草原上的大型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牛羊出栏量稳定。
另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仓里旧粮堆得满满当当,也得适时周转更新。
肉类方面,有鲜肉也有储备冻肉。
军队的冻肉储备越来越充足,但现在市场肉价本来就不高。
如果大规模投放储备肉,价格会被打崩,养殖户得哭晕。
思来想去,张元初拿出了这套“西部贫困家庭物资补贴方案”
“不!主要是物资方面的补贴,而且范围也仅限于西南地区。
你看到的那部分经济补贴,其实不属于贫困家庭补贴,是属于教育补贴。”
张元初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落在何明华脸上。
“教育补贴?”
何明华听得有些糊涂,又拿起文件仔细翻看,“但这上面列的可明明都是经济补贴啊……”
张元初在沙发上坐下,点起一支烟,解释道:“这项经济补贴,本质上属于教育用途。
我打算对全国范围内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教育经费的补助。
虽然目前我们的学费标准并不高,在中原和北境这些地方,其实已经相当便宜。”
“普通家庭,两天的收入就够交学费!收入稍好点的,半天一天也就够了。
学生入校之后,吃住都在学校,家里基本不用再额外承担什么。”
“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家庭非常困难。咱们国家地方大,地形复杂,山区多的是。
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主要还是惠及交通方便、政策能覆盖到的区域。”
“但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经济状况依然很原始。有些家庭一年总收入还不到二十块钱,这样的人并不少。
五块钱的学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大笔钱,一年十块,可能就是他们半年的收入,甚至是一整年的收成。”
在那些偏远山区,经济来源主要就靠农产品。可现在粮价不高,甚至算得上便宜。
他们一年种出来的粮食,除去自己吃的那部分,剩下的全卖了也挣不了几个钱。
就算再卖点山货特产,总收入仍然很低,还赶不上城里人收入的一半。
正因为这样,张元初才提出家里有学生上学的,或者想送孩子上学但凑不出钱的,政府直接给教育补贴。
这笔钱不经过教育部、也不经学校,而是通过政府部门发到老百姓手上。
一家一个孩子,一年补十块;两个孩子,就补二十。纯粹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书。
只是因为这钱不走教育部,走的是政府渠道。
所以在名义上还叫“经济补贴”,但实际会以“教育专款”的名义拨到基层。
这样操作,也是信息口径的原因。
毕竟教育部只有已入学学生的家庭资料,但还有很多没上学的孩子,他们的信息教育部根本没有。
如果照常规走,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反而可能被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