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一代机【下】
第506章 一代机【下】 (第1/2页)张元初有些意外地看向钱成宁。
装上雷达,如果再配合速度提升和武器升级,那这款新战机很可能已经初步具备一代机的雏形了。
“有没有这款战机的详细技术资料?能给我看一下吗?”张元初朝钱成宁问道。
钱成宁点了点头,从旁边一位研究员手里接过一叠挺厚的文件“这份里面是这款战机的完整数据记录!”
张元初一页一页仔细翻看,资料里的数据确实非常详尽,连翼载荷这种参数都清清楚楚。
大致性能如下:
乘员:1人
机长:19.94米
翼展:12.76米
机翼面积:58.62平方米
空重:10.8吨
最大起飞重量:28.6吨
最大平飞速度:1220公里/小时
最大升限:16500米
理论航程:4200公里(无副油箱)/5400公里(带副油箱)
作战半径:1980公里
爬升率:218米/秒
推重比:0.72
武器:四门37毫米航炮,机翼可挂八枚空地火箭弹
看到这些数据,张元初有点发愣。
单从某些性能来看,它属于一代机的范畴,但从另一些设计上看,却又明显超越了一代机。
一代机的速度普遍在一千公里/小时左右,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勉强超音速。
但这架战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几乎贴着脸撞上音速,这已经摸到二代机的门槛了。
真要归类的话,这差不多属于“一代半”。
它的航程、速度、爬升率完全碾压传统一代机。
尤其是爬升率,比早期喷气机强太多了!
“这款战机上我们加了不少新设备,比方说电子瞄准系统、火控系统,还有远距离电台。
说实话,这飞机速度太快了,要是还用以前那光学瞄准仪,根本应付不了未来的空战。
装上电子瞄准仪,飞行员瞄起来就更准、更稳!”
“远距离电台也是我们最近才正式搞出来的!
之前的大功率电台实在太笨重,装在飞机上根本传不远,有啥紧急情况都传不回指挥中心。
所以我们就研发了这款新电台,能在三百公里内实现中短距离通话,电报的话,一千五百公里内都没问题……”
钱成宁细细介绍这架新战机。
比起一号,这飞机不光是航速和作战半径有所提升,里面的电子设备也是实实在在增加了不少。
这也意味着,以后的飞行员不光要身体好,更得有点儿文化、懂技术。
像前些年那样,拉个身体不错的练半年就上天打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的飞行员,必须得有基础文化,还得把这些设备摸得门儿清。
这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以前的活塞战机才几个仪表?简单明了。
你再看看这架,仪表盘、显示器、数据屏,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二十个!
按钮也多了不少,设备就更不用说了。
造价嘛……“一号”一架二十五万华元,这架理论造价要四十万,等量产了还能降点儿。
不过张元初估计,再降也在三十五到四十万之间徘徊。
这价钱放在这年代,真不算便宜。
要知道,一架H-3活塞战机也才六万块
……
钱成宁絮絮叨叨说了好一阵,总算把大体情况讲清楚了。
“真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