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子亲迎!好一支虎狼之师!
第397章 天子亲迎!好一支虎狼之师! (第1/2页)夸功游街的队伍自京师城门入城,一路沿着御道向内城行进,所过之处,欢呼声与斥骂声交替起伏,汇成一曲复杂而激昂的乐章。
队伍的目的地,本是内城的光华门——按大明礼制,外军非奉旨不得入内城,寻常献俘仪式,至多由朱高炽率领部分精锐,押解核心俘虏穿过光华门,直抵午门完成献俘礼,其余大军需在门外等候。
然而今日,规矩却为这支凯旋之师破了。
朱元璋早已下旨,力排众议:“朕要亲眼瞧瞧,这些踏破北元王庭的儿郎们!”
天子一句话,便定了调子。
百官虽有疑虑,却无人敢反驳——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帝王,最懂将士们的血与泪,也最惜这份泼天的战功。
更何况,羽林卫本就是天子亲军,直属于皇室,出入内城本就比寻常军队多几分便利,此番携灭国之功而行,纵是穿过光华门,也算不上全然违背礼制。
至于羽林卫后的有功将士,文臣儒生也当做是看不见,没有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候跳出来指摘,自讨没趣。
当队伍行至光华门时,厚重的城门早已大开,门内的禁军与门外的锦衣卫交接了防务,皆是神色肃穆地目送大军通过。
玄色的甲胄洪流穿过城门洞,阳光从城楼上倾泻而下,照在将士们带血的铠甲上,映出层层叠叠的光影。
朱高炽与朱雄英并辔在前,感受着内城更显庄重的氛围,目光愈发坚定——过了这道门,便是皇城腹地,便是等待他们的君王与太庙。
大军浩浩荡荡穿过光华门,脚步声在宽阔的内城街道上回荡,愈发沉稳有力。
两侧的百姓虽不如外城那般密集,却多是士绅官吏之家,此刻也都开了门窗,朝着队伍行注目礼,眼神中少了几分外城百姓的激烈,多了几分对王朝强盛的感慨。
这支由铁血浇筑的雄师,带着草原的风霜与胜利的荣光,穿过了本不该轻易踏入的内城门户,朝着那座象征着大明权力中枢的午门,继续前行。
前方,宫阙巍峨,龙旗飘扬,那位布衣天子,已在午门城楼之上,等候着他的将士们。
而此时,午门城楼之上,大明天子朱元璋早已携文武百官等候在那里。
龙袍在晨光中泛着暗沉的光泽,如同这位帝王深邃的眼眸,静静俯瞰着缓缓逼近的队伍。
这场献俘典礼,自筹备之初便透着不寻常。
在老朱的直接干预下,许多沿袭已久的礼制被悄然打破——从大军入内城,到如今的亲迎,桩桩件件都让礼部官员暗自心惊,却无人敢在这泼天的战功面前置喙。
大胜的威势,早已压过了一切繁文缛节。
当北伐大军踏平北元王庭的捷报传入京师时,所有关于“不合礼制”的争议便都成了空谈。
在实打实的滔天功绩面前,那些束缚人的规矩,似乎也该为功臣让一让路。
尤其是此刻,天子亲率群臣立于午门之前,目光灼灼地望向归来的将士——这在大明开国以来,是绝无仅有的头一遭。
献俘献俘,核心在一个“献”字。
历来都是将士将俘虏呈于天子阶下,彰显君威与军功,哪有天子降阶亲迎的道理?
这般举动,几乎是将将士的功劳抬到了与君王并肩的高度。
但朱元璋不在乎。
他踩着城砖的脚微微用力,指节因攥紧而泛白,目光掠过城下整齐的军阵,掠过那面被常茂擎着的九斿白纛,最终落在朱高炽与朱雄英身上,眼神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后辈争气的欣慰,有对将士用命的动容,更有对王朝根基愈发稳固的笃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