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双管齐下!武力威慑与经济制裁!
第420章 双管齐下!武力威慑与经济制裁! (第2/2页)“更要紧的是,哪个部落真敢闹事,驻军能借着商队的掩护快速出兵。商队的驼队、马车能伪装成运输物资的队伍,悄无声息地把士兵、军械送到指定地点;贸易中心的粮仓、货栈,能随时变作临时军营,供军队休整补给。这样一来,岭北就不再是孤悬在外的飞地,而是咱们钉在草原上的钉子——深深扎进腹地,既能预警,又能随时出击,让整个漠北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以前岭北驻军消息闭塞,等朝廷的命令传到,部落的兵马早就动了;现在有了贸易网当眼线,有商路当通道,反应能快上十倍。比如瓦剌部要是敢往东南移动,不等他们走出百里,岭北的骑兵就能顺着商路抄他们的后路;兀良哈部要是想勾结女真,榷场的人当天就能报上来,驻军立马就能去敲打。这钉子钉得越牢,草原就越翻不起浪来。”
岭北有多重要?从地理格局上看,它就像一只骑在华夏版图上的鸡,雄踞漠北腹地,俯瞰着中原与草原的交汇地带。
向东可扼守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通道,向南能直逼长城沿线的重镇,向西则连接着中亚草原,向北又能辐射西伯利亚。
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从后世便能清晰看出——大俄正是利用对岭北及周边区域的掌控,形成了对华夏北方的弧形包围,进可凭借广袤的草原快速投送力量,退可依托西伯利亚的纵深层层设防,从地缘上对华夏形成了长期的战略钳制。
无论是陆路通道的控制,还是对北方民族的影响力辐射,岭北都是关键的支点。
对大明而言,掌控岭北,就等于在草原上安了一道闸门,既能阻挡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步伐,又能以此为跳板,将影响力延伸至整个漠北乃至中亚。
失去岭北,中原王朝便会失去对草原的主动权,只能被动在长城沿线设防,永远处于被袭扰的风险中;握住岭北,才能真正打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攻防困局,将战略防线推向更北的地方,为华夏腹地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可惜,洪武五年的北伐,大明精锐折损于岭北草原,徐达的中路军惨败,李文忠的东路军虽有小胜却元气大伤,此后朝廷再难组织大规模北伐,历史上便再无收复岭北的机会。
失去了这块屏障,蒙古残部得以喘息,屡屡南下袭扰,大明只能退守长城,耗费无数钱粮修筑防线,却始终摆脱不了北方边患的阴影,岭北也成了洪武朝乃至后世心中的一根刺。
现在这个时空的大明,因为朱高炽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他提出的海贸策略充实了国库,为北伐提供了充足的钱粮;他两次率军亲自出战,帮助明军在与元军的对抗中占据了优势;更重要的是,他精准预判了脱古思帖木儿的动向,最终成功生擒北元大汗,还打下了岭北这块战略要地。
这样用无数心血和牺牲换来的成果,当然没有白白舍弃的可能!
这不仅是对牺牲将士的告慰,更是大明打破北方困局的关键。
有了岭北,就能将防线北推千里,就能用贸易和威慑双管齐下驯服草原各部,就能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稳固的北疆。
朱高炽不会让历史重演,老朱更不会允许这块用银子和鲜血换来的土地,再从大明的版图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