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棘手!老朱的愤怒!
第436章 棘手!老朱的愤怒! (第1/2页)朱高炽正在殿内侃侃而谈。
然而他话未说完,便被陈敬之打断:“世子殿下何必辩解?‘君有命,臣当从;父有命,子当遵’,陛下让您去倭国镇守,便是君命;燕王殿下若知晓,定会欣然同意,便是父命。君父之命在前,宗法礼制在后,您还有何理由滞留?”
这群文臣显然是有备而来,句句不离“君命”、“父命”、“宗法”,把朱高炽的退路堵得死死的。
朱高炽看着他们一张张义正辞严的脸,心里冷笑——这些家伙只怕早就密谋了一夜,怕是连说辞都打磨了无数遍,就是要趁他和老朱不备,用“礼制”这顶大帽子压死他。
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纵横天下一辈子,还没被臣子这般逼迫过。
这群文臣明着是弹劾朱高炽,实则是不满他重用武将、开辟财源,借着宗法礼制来逼他让步。
若是今日真把高炽赶到倭国,岂不是承认了他们的逼迫有效?
那日后朝堂之上,文臣只会更加嚣张,他想推行的新政,怕是处处都会被掣肘。
可若是不答应,他们又拿“坏陛下贤名”、“违逆宗法”说事,传扬出去,难免让天下人觉得他朱元璋为了皇孙,连祖宗家法都不顾了。
殿内的气氛僵持到了极点,武将们个个怒目圆睁,恨不得冲上去把这群文臣拖下去打一顿,却碍于朝堂规矩,只能按捺着。
文臣们则挺直腰杆,一副“为礼制献身”的模样,寸步不让。
朱高炽看着老朱铁青的脸色,知道不能再让他为难,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见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此事……容后再议!”老朱丢下这句话,声音冷得像腊月的冰,没再看任何人一眼,转身便径直走向后宫,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
直到那明黄色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殿内的文武百官才仿佛松了口气。
詹徽等人对视一眼,虽然没能立刻让朱高炽滚去倭国,但能让皇帝陛下当众让步,暂且拖延此事,已是不小的胜利。
朱高炽站在原地,望着老朱离去的方向,又看了看那群文臣脸上掩饰不住的得意,眼神渐渐沉了下来。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这群士绅缙绅既然动了把他赶出京师的心思,就绝不会善罢甘休。
回到御书房,朱元璋刚跨过门槛,便听得“哐当”一声巨响——他反手一脚踹飞了手边的紫檀木锦凳,那凳子撞在墙上,裂成了数块,锦垫散落一地。
伺候的太监们吓得“噗通”跪倒一片,连头都不敢抬,御书房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只剩下老朱粗重的喘息声。
“一群混账!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朱元璋背着手,在御书房里大步疾走,龙袍的下摆扫过案上的奏章,纸页纷飞。
他这辈子经历过刀光剑影,见过臣下结党营私,可从未像今日这般窝火——这群文臣竟借着宗法礼制的由头,明目张胆地算计起朱高炽来,还要把他发配去倭国那个蛮荒之地,这简直是在剜他的心!
昨日刚刚决定建设岭北,今日便在奉天殿发难,显然是早有预谋。
他们算准了自己看重礼法名声,算准了朱高炽年轻根基浅,想借着“就藩”的名义,把这个最像自己、也最有才干的皇孙踢出权力中心。
这哪里是弹劾一个藩王世子,分明是冲着他朱元璋的布局来的!
更让他怒不可遏的是,这群人竟敢打朱高炽的主意。
抛开祖孙血脉相连的情分不说,老朱早已将朱高炽视作大明未来的砥柱。
这孩子文武双全,既能在北伐时阵斩敌将,又能规划东海贸易充盈国库,更难得的是有魄力、有远见——陆军军校、海军学院的章程,句句说到了老朱心坎里。
他本已打定主意,要借着朱高炽之手,慢慢收拢各地兵权,让军校出身的军官取代旧勋贵,将军队牢牢攥在皇权手里,可现在,文臣们却想断了他这条臂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