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改封提速!别让藩王吃苦受罪!
第437章 改封提速!别让藩王吃苦受罪! (第2/2页)皇位早早就定给了嫡长子朱标,这是宗法规矩,他认。
可其他儿子呢?皇位轮不到他们不说,到头来却要被发配到海外蛮荒之地,远离故土,远离宗祠,连百年后入葬明皇陵都未必能如愿。
这怎么看都是不公平啊!
朱标将来坐镇京师,尊享万邦来朝,他的兄弟们却要在海外与蛮夷周旋,与风浪为伴,这般落差,让他这个当爹的如何不心疼?
“咱知道,这是为了大明好,为了后世安稳。”老朱又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矛盾,“可每次想起他们离京时的眼神,咱这心里就跟针扎似的……毕竟,都是从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他嘴上说着要把藩王赶去海外,心里却清楚,这道旨意下去,多少父子情分、兄弟情谊,都要被那片茫茫大海隔开。
可他是皇帝,不能只念私情,只能硬起心肠——为了朱标能坐稳江山,为了朱雄英能顺利接棒,为了大明不在他身后分崩离析,这点“亏待”,只能让儿子们担着了。
朱高炽却笑着开口道:“皇爷爷多虑了,说不定这些叔叔们巴不得前去海外,做个逍遥快活的土皇帝呢!”
“您想啊,在大明内地的封地,他们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眼皮子底下,收多少田租、养多少私兵,都得按规矩来,稍有逾矩就可能被言官弹劾,将来还免不了面临削藩的风险,处处束手束脚。”
“可到了海外就不一样了,倭国、琉球这些地方,远离中枢,他们既是宗室藩王,又是当地最高长官,军政大权一把抓,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虽说要对付些蛮夷,却也少了朝廷的诸多管控,这不比在封地看别人脸色强?说不定他们暗地里正盼着这样的机会,好出去自立为王,过把真正说了算的瘾呢!”
老朱与太子标听后都是哭笑不得,不过也没有出言反驳。
话糙理不糙嘛!
“而且皇爷爷别忘了,海外也不是什么贫瘠之地,倭国的金银矿、朝鲜的粮食产量,都是现成的例子,哪一个不是能生财的宝地?”
“就算是琉球,现在看着发展有些落后,可地理位置摆在那儿,是东海贸易的必经之路,本身就是个天然的良港。”
“等孙儿日后给五叔好好规划一番,让他在琉球全面种植蔗糖、茶叶,再建几个大型货栈,把那里打造成南北商船的中转站,光是关税和专营利润就够他富得流油,绝对能成为一个聚宝盆。”
听到这话,老朱总算是欣慰了不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的戾气也散了几分。
这小胖墩“点石成金”的本事,他是一直看在眼里的——当初谁能想到,一片荒芜的岭北能被他规划成军屯商路的枢纽?谁能料到,闭塞的东海能被他折腾成日进斗金的贸易航线?连倭国那穷山恶水,都在他的算计下成了产出金银的宝地。
有这等本事,说能把琉球变成聚宝盆,老朱自然相信朱高炽做得到。
“好吧,”他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托付之意,“既然你心里有数,那就照你的法子去办。记着,别让你这些叔伯在外面吃苦受罪就行。毕竟是皇家血脉,到了海外,该有的体面、该给的支持,朝廷都不能少。”
说到底,他再是铁腕帝王,也终究是个父亲。
哪怕明知把儿子们派去海外是为了大明长治久安,心里也终究盼着他们能过得安稳。
有朱高炽这话打底,他便觉得踏实了些——这孩子向来言出必行,有他盯着海外的事,想来那些儿子们即便远离故土,也能活出个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