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
第445章 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 (第1/2页)徐允恭正想再说些什么,就听朱高炽话锋一转:“对了,大舅父,您也不用愁没人手。外甥已经给您备好了一批‘得力干将’。”
“这也是赶巧了,舅父回来得正好,可以把人一起带去岭北。”
“哦?是哪些人?”徐允恭好奇道。
“詹徽、刘三吾,还有这次科场舞弊案牵连的几十位文臣。”朱高炽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些寻常物件,“皇爷爷打算把他们全都发配去岭北,戴罪立功。”
“除了他们本人外,还有他们的亲眷家族,还有卷入科举舞弊案的士子书生……杂七杂八地算下来,差不多一百多号儒生吧!”
徐允恭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睛瞬间亮了:“詹徽?他可是吏部老手,最懂钱粮户籍;刘三吾?虽偏私,可经史子集烂熟于心,教化部族正用得上!还有这些江南士绅,多是精通算学、商法之人……”
他越想越激动,先前还担心自己不懂民政,怕镇不住那些文吏,没想到朱高炽竟直接送来了这么一批“现成的人才”。
这些人虽犯了罪,却个个是精明强干之辈,在岭北那种地方,有他盯着,必然不敢再耍奸猾,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殿下这是……”徐允恭看向朱高炽,眼中满是感激,“连这层都替我想到了?”
“大舅父安心去便是。”朱高炽笑道,“这些人都是江南士绅的骨干,把他们调去岭北,一来能帮您办事,二来也能让江南那些不安分的人看看,皇爷爷整顿吏治的决心。等他们在岭北做出成绩,大舅父您再替他们求个情,既能显得您宽宏大量,又能让他们对您死心塌地。”
徐允恭彻底放下心来,先前那些悬在嗓子眼的忧虑,像是被一阵风吹散了,心里踏实得很。
有皇帝亲自撑腰,这是最硬的靠山,哪怕在岭北遇到天大的难处,只要亮出圣意,便没有摆不平的阻碍;有朱高炽拿出的详细规划,从屯垦的地块到商路的走向,从流民的安置到部族的安抚,连细微处都考虑到了,等于给他铺好了路,只需要照着走就行;更有詹徽、刘三吾这些“被迫效力”的精英儒生,这些人虽说是戴罪之身,却个个是久经官场的老手,钱粮、户籍、教化、商事样样精通,有他们在前头理事,他便能省下许多力气。
手里握着这些筹码,足够了。
别说只是经营一个岭北,就算是再难上十倍的差事,他也有底气接下,有信心做好。
人家连路都给你铺到了脚边,连该用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这要是还做不出点名堂,还对得起这份信任吗?那干脆别干了,找根绳子自杀算了,省得辱没了徐家的名声,辜负了陛下和高炽的期许。
“殿下放心!”徐允恭抱拳行礼,语气斩钉截铁,“末将定不辱使命,定要让岭北在我手中换个模样,不辜负陛下与殿下的信任!”
朱高炽看着大舅父眼中重燃的斗志,知道自己这步棋又走对了。
徐允恭是能臣干将,却缺个施展的舞台;詹徽、刘三吾是能吏,却需要有人敲打约束。
把他们凑到岭北,再加上皇爷爷的支持,这块被视作“蛮荒之地”的疆土,迟早会变成大明最坚实的北大门。
舅甥二人又闲聊了几句,随后徐允恭便主动告辞,准备入宫面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