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暴风雪中的庇护所
第176章 暴风雪中的庇护所 (第2/2页)他立刻从睡袋中坐起,侧耳倾听,这不是地震,他能清晰地分辨出,那是风声。
一种他从未听过的,如同万千野兽在山谷中一同持续不断咆哮的风声。
他立刻开门,观察外面的情况,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为之一滞。
门外的世界,已经彻底消失了,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森林,只有一片纯粹的流动的白色。
无数的雪花和冰晶被狂风卷起,以一种近乎水平的角度,疯狂地抽打着一切。
他甚至看不到十米外的那棵云杉树,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这白色的混沌所吞噬!
偶尔,当风势稍有间歇,他能瞥见森林的轮廓,那些平日里坚韧挺拔的云杉树,此刻正如同在飓风中摇曳的杂草。
它们以一种令人心悸的幅度疯狂地弯折、摇摆,他毫不怀疑,有些不够强壮的树木,此刻早已被拦腰折断。
从门缝隙里灌进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冷风,而是一种混合着冰粒和雪沫的,几乎是固态的“白色气流”。
林予安用力才将门重新关上,他能感觉到那扇厚重的木门,在风的持续冲击下,正有节奏地发出“咚……咚……”的闷响,如同一个无形的巨人在撞门!
他开始仔细地检查庇护所的状况,用手掌,一寸一寸地抚摸着由原木和苔藓构成的墙壁,感受是否有冷风渗入。
结果令他非常满意,墙体坚如磐石,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气流。
他又抬头看向屋顶,那由原木、防水布、苔藓、泥土和石头构成的五层结构,在风暴的重压下稳如泰山,听不到一丝异响。
最关键的是烟囱,他走到壁炉前,仔细地观察着炉膛里的火焰。
尽管屋外的风声如同雷鸣,但炉内的火焰依然稳定地,垂直地向上燃烧,没有丝毫的晃动或倒灌迹象。
这证明他设计的烟道结构和高度是完全正确的。
他对着镜头,后知后觉的说道:“前期所有的辛苦,这一刻都是值得的,它撑住了。”
确认了庇护所的绝对安全后,他心中那最后一丝紧绷的弦也彻底松弛下来。
他走到木柴堆旁,那堆积到齐腰高的,散发着干燥木香的木柴,带给他一种原始而又踏实的安全感。
“在这种天气里,我可能会被困在这里一天,两天,甚至更久。”
他非但没有感到焦虑,反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惬意。
他坐在那张由巨大树桩做成的凳子上,靠向温暖的石制壁炉,感受着热量透过衣物,缓缓渗入身体的舒适。
壁炉的火光,是此刻唯一的、也是最温柔的光源。
它将林予安的身影,以及庇护所内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黄色调。
墙壁上挂着的工具、角落里堆放的物资,甚至是地面上那些散落的木屑,都在这光影的跳动中,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林予安从木柴堆里,挑选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干透桦木块。
“时间,是现在最需要被消耗的,保持忙碌,保持专注,是对抗幽闭和时间的最好方法。”
“趁着被困在了庇护所,可以做做手工活了,今天,我要为自己做一个木碗。”
他将那块桦木块放在身前的石板上,开始了这项宁静而专注的工作。
首先用斧子,以一种极其精准的力道,将木块的外壁,一点点地削砍,修成一个大致的、上宽下窄的碗形。
木屑纷飞,落在地上,很快就被壁炉的热气烘干。
当外部轮廓基本成型后,他开始处理碗的内部,他没有选择用刀硬挖,那太耗费体力。
他再次动用了燃炭法,从壁炉里,用两根木棍夹出一块烧得通红的木炭,放在木块的中央。
然后,找来一根中空的,早已准备好的香蒲茎管,将其一端对准木炭的底部,开始有节奏地吹气。
“呼……呼……”
随着新鲜氧气的注入,木炭的温度骤然升高,发出耀眼的橘红色光芒。
木炭开始向下烧灼,炭化下方的木材,一股浓烈的焦糊味在空气中弥漫。
当烧出足够的深度后,他拨开木炭,拿出了那把锋利的大马革士猎刀,将碗内壁那些被烧得又黑又脆的炭化物,一点点地刮掉。
他的左手紧紧地固定住木碗的雏形,右手握着猎刀,以一种倾斜的角度,开始进行螺旋形的刮削。
被炭化的木屑像黑色的雪花一样,从刀刃下卷曲着落下。
庇护所内,此刻只有屋外沉闷的风声,和刀刃刮削木头时发出的“沙沙”声。
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中这个正在慢慢成型的器物上。
当碗的内壁被刮得足够光滑后,他用石头粗糙的表面,反复地摩擦着木碗,将所有刀削和刮削的痕迹都磨平。
当他完成这一切时,一个造型古朴,线条流畅的木碗,静静地躺在了他的手心。
雕刻耗费了大量时间,他也感到了饥饿。
他需要食物,而他最近的食物储备,就在门外不远处的雪地里,昨天处理后用雪埋起来的那只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