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断肠草源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断肠草源 (第1/2页)延平府的清晨,是在冯知府大人洗了第N遍裤子、以及城西百姓口耳相传“青衣剑仙”降妖事迹的热闹中度过的。
府衙后堂,冯知府顶着两个比昨日更硕大的黑眼圈,哆哆嗦嗦地捧着参茶,对面坐着气定神闲的赵清真。
“仙、仙长……”冯知府的声音还带着后怕的颤音,“昨夜多亏仙长出手,救了下官……救了一城百姓啊!下官有眼无珠,冲撞仙长,实在罪该万死!”他差点又想跪下。
赵清真摆摆手,抿了口茶:“冯大人不必如此。身为地方父母官,遇事先求稳定,也是常情。”只是你这稳定的方式有点费和尚道士——这话他没说出口。
“只是,”他话锋一转,“妖物虽除,根源未绝。那诱人服用断肠草的魔念仍在,若不找出源头,恐有更多百姓遭殃。”
冯知府一个激灵,连忙道:“仙长所言极是!下官这就加派人手,全城搜捕……呃,全城排查!定要找到那散布魔念的妖人!”他现在对“妖人”二字格外敏感。
赵清真放下茶盏:“排查自然要查,但需得换个思路。那魔念并非凭空而生,需有媒介。贫道怀疑,问题或许出在断肠草本身,或者其流通环节上。”
“断肠草本身?”冯知府愣了愣,“那就是山里的野草啊,往年也有人采食……”
“往年可有如此频繁?且集中发生在近期?”赵清真问。
冯知府沉吟片刻,脸色微变:“仙长这么一说……确实!以往一年也难得有一两例,且多是走投无路之人。可近一个月来,几乎隔天就有!而且……死者似乎并不都是穷困潦倒之辈,甚至有几位还是小有家产的商户……”
这就蹊跷了。若只是生活所迫,不该如此密集且波及不同阶层。
“冯大人,即刻派人去查:一、近期城内药铺、草市,甚至走街串巷的货郎,是否有大量收购或售卖断肠草的行为?二、那些服用断肠草身亡者,生前可有何共同点?比如,是否都从某些特定商铺买过东西?或者接触过某些特定的人?”
冯知府此刻对赵清真已是言听计从,立刻唤来师爷和捕头,如此这般吩咐下去。官府机器一旦真正开动,效率还是可观的。
等待消息的间隙,赵清真神识微动,感应到拿公那微弱的神念正在府衙外徘徊,似乎不敢进来——府衙有官气笼罩,对他这种衰弱小神颇有压制。
赵清真对冯知府道:“大人稍坐,贫道去院中透透气。”
来到院中,拿公的神念立刻凑了上来,显得比昨夜凝实了些许,显然百姓间流传的“剑仙降妖”事迹也给他带来了一点微弱的信仰加成。
“仙长!小神依您昨夜吩咐,巡游了城中几处水井和河道。”拿公急切地道,“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那魔念似乎……似乎特别喜欢依附在水源附近,尤其是那些靠近采买点、人来人往的井口!但奇怪的是,它并非污染水源,而是……而是像在等待什么?”
“等待?”赵清真若有所思,“等待有人取水?然后附著其上?不对……若是附著水上,为何独独诱发断肠草之祸?这二者有何关联?”
他沉吟片刻,忽然问道:“拿公,你可知本地断肠草,通常如何服用?”
拿公想了想:“回仙长,那断肠草毒性剧烈,寻常都是采摘新鲜草叶,捣碎或咀嚼吞服……也有晒干研磨成粉的,但较少见,因为毒性稍减却更难控制剂量,死得更痛苦。”
“新鲜草叶……”赵清真目光一闪,“采摘之后,若要保持新鲜,是否需要时常洒水?”
拿公猛地一拍大腿(虽然鬼魂拍腿没声音):“仙长明鉴!正是如此!尤其是近来天气炎热,那些采来售卖的断肠草,若想保持青翠卖相,必得时常泼水保湿!您的意思是……那魔念是附在水上,然后通过泼水,沾染到断肠草上?人接触或服用了被魔念沾染的毒草,便会被引动心魔?!”
“极有可能!”赵清真点头,“好精巧又歹毒的手段!如此一来,魔念的传播便有了依托,且极其隐蔽!寻常人只会以为是自己想不开,谁会想到是那保持毒草‘新鲜’的水有问题?”
幕后之人,不仅精通魔道惑心之术,对人心和市井手段也极为了解!
就在这时,之前派出去的捕头匆匆回来禀报。
“大人!仙长!有发现了!”捕头一脸兴奋,“我们查了城里所有药铺和草市,近期并无人大量收购断肠草。但是!有几个货郎承认,近一个月来,确实有一个外地口音的老者,时不时向他们收购少量新鲜断肠草,价格给得还挺高!但他们都说那老者面目普通,记不清具体模样了。”
“另外,我们仔细核对了那些轻生者的遗物和家属口供,发现他们之中,竟有超过半数的人,生前最后几天都曾从一个来自邵武的流动茶商那里买过茶叶!”
“邵武?茶叶?”冯知府疑惑道,“这跟断肠草有何关系?”
捕头道:“卑职也觉得奇怪。但那茶商卖的武夷岩茶价格低廉,很受欢迎。家属们都说,亲人喝了那茶后,并未见异常,有的甚至还说睡眠好了些……只是情绪似乎更容易低落悲观。”
赵清真与拿公神念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
邵武!拿公的故乡!也是断肠草陋习曾颇为盛行之地!更有传说张三丰曾在邵武天成岩移山倒水,复制“武夷小九曲”!
茶叶……水……魔念……
一条线索逐渐清晰起来!
“那邵武茶商现在何处?”赵清真立刻问。
捕头面露难色:“回仙长,那茶商行踪不定,并非常年在此。据货郎们说,他大约每隔十天半月来一次延平府,卖完茶叶就走。上次来,已是五六天前了。算算日子,恐怕就这两日会再来。”
赵清真沉吟片刻,对冯知府道:“冯大人,立刻派人守住各处城门和市场,一旦发现那邵武茶商,立刻……请来府衙问话,切勿打草惊蛇。”
他特意强调了“请”字。
冯知府现在对赵清真奉若神明,立刻下令:“快!按仙长说的办!所有城门、市集都给本官盯紧了!发现可疑茶商,客气点‘请’回来!”
吩咐完毕,冯知府又堆起笑脸对赵清真道:“仙长,那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设个埋伏,等那妖人自投罗网?”
赵清真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冯大人似乎对抓人很有心得?”
冯知府老脸一红,讪讪道:“下官……下官也是想为民除害嘛……”
“守株待兔固然可行,但未免被动。”赵清真道,“贫道倒想先去会会那‘茶商’的落脚点。拿公,你可能感应到城中何处的水源,魔念残留最为浓郁特殊?尤其是……带有茶香味的?”
拿公精神一振:“仙长这么一说……小神想起来了!城西老码头的‘望江茶寮’后院那口古井!那里的水汽中,除了魔念,确实总带着一股极淡的、与众不同的茶腥气!小神之前还以为是自己嗅觉出问题了!”
“望江茶寮?好,就去那里!”赵清真起身。
“仙长!下官陪您一起去!”冯知府连忙站起来,一副“我要将功折罪”的架势。
赵清真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也好。冯大人正好可以体察一下民情。”
冯知府:“……”他其实更想坐在衙门里指挥。
于是,延平府的父母官冯大人,带着几个精干衙役,陪着赵仙长,浩浩荡荡又鬼鬼祟祟地奔赴城西望江茶寮。
望江茶寮临江而建,生意本来应该不错,但近来城里不太平,客人稀少,老板正趴在柜台上打瞌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