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你若见我,如蜉蝣见青天!
第三十六章你若见我,如蜉蝣见青天! (第1/2页)“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随着赵元从一字一句将前世杜牧所作的千古第一清明诗缓缓背出来,周围的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等到赵元从话音落下后,所有人都沉浸在了清明这首诗的意境中,仿佛自己已经变成了那走在乡村的路人,在清明节当天下着的雨水中迫不及待的向过路的牧童询问能够落脚的客栈所在。
而那牧童举着手指向一处村落的方向说着去杏花村。
短短四句诗里竟已经将清明的凄迷氛围给营造了出来,而后更是用一种自然流畅的顺序写法用最普通的字词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出来。
这首标准的七言绝句,一下就将在场所有人给硬控在了原地。
“这……这是假的吧!一个勋贵,怎么可能能做出这样的好诗啊!
这种诗,怎么可能会出自一个勋贵之口?”
有观众喃喃自语,满是不敢相信。
四儒中的文墨轩则低声喃喃的重复着最后两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嘶!这样的诗句,这样简洁质朴的话语,却能如此生动的将清明的氛围用这样一种互动的形式清晰的体现出来,这种水平!
这种水平,即便是老夫也多有不如啊!”
文墨轩茫然的念叨着,甚至险些把自己的胡子都给拽了下来。
一旁的柳博文三人更是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柳博文道:“这诗足以流传千古!”
孙书翰道:“今日在场之人包括老夫在内,都做不出这等诗来!”
吴宣更是满眼复杂的看着赵元从,不敢相信这样一首诗居然会是眼前这勋贵所作出,神色复杂的叹息道:
“往后写清明的,恐怕再没有能比他更好的了。
最起码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首写清明的诗能比他更好了。
唉……老夫看走眼了。”
说着,吴宣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
而另一边已经站起来准备过来阻止冲突的曹颖直接愣在了原地,樱桃小口微张,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四句诗,愣愣的看着赵元从所在的方向。
好半晌反应过来后立即冲着身边的侍女急切的吩咐道:“快!快快!快把这诗记下来!”
侍女闻言也是赶忙低头默写,曹颖却嫌她写的慢,直接自己上手将整首诗给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
待其写完后,看着落在纸上的这四句诗,曹颖顿时更加能体会到这四首诗的厉害了。
抬头看向赵元从的方向,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这还是自己印象中的勋贵吗?
这样的诗才,刚才作为文坛盟主的文老可也说出了自己不如的话语来。
恍惚间,曹颖的记忆回到了三天前第一次见到这位宋国公时的画面。
第一次见到他时,原本自己以为是错觉的儒雅气质,难不成是自己判断失误了,他真的有大才,而自己却因为偏见,竟对此视而不见。
就在众人都因为这首诗而惊叹诗,就在众人都已经认为是他们自己鼠目寸光时。
齐不凡终于从震惊中回过了神来。
瞠目结舌的看着对面的赵元从,满眼都是茫然之色。
不是!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这不会是在做梦啊!
他怎么可能?
他可是一个勋贵啊!
一个莽夫,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千古名诗,那我这江南第一才子又算什么?
算我好笑吗?
意识逐渐清醒,齐不凡眼中满是不甘之色。
不行!绝对不可以!这样下去,沦为小丑的,那就是自己了!
我也绝不相信,这诗真的是这赵元从做的!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啊!
齐不凡有些失去理智了,直接对着赵元从道:“不可能!这诗怎么可能会是你做的?你这到底是从谁哪里抄来的,却在这里说成是自己做的?”
齐不凡又猛然转头对着四位大儒道孙老,文老、柳宗师、吴夫子,你们想想看,一个从前从来没有才名的勋贵,突然之间作出了这种千古名诗,这可能吗?这合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