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90我成高澄了?(4K,求订阅)

090我成高澄了?(4K,求订阅)

090我成高澄了?(4K,求订阅) (第2/2页)

然而刘义隆却道:“孩儿愿往。”
  
  刘裕注意到了此前刘义真与刘义隆的眼神交流,他疑惑道:“你不害怕?”
  
  刘义隆如何不怕,洛阳直面北魏的军事威胁,哪有留在彭城舒心且安全。
  
  他坦言道:“孩儿害怕,但孩儿不愿阿兄为了我,而与父亲再起争执。”
  
  刘裕看到这一幕,不禁老怀大慰,也暗自庆幸自己当初同意了刘义真的请求,成全他与兄弟的手足情谊。
  
  为此,刘裕甚至冷落了同样受到他喜爱的第五子刘义恭。
  
  如今看起来,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刘义真对此也大受感动,他自己就是个老戏精,能够分辨出刘义隆确是真心实意。
  
  “三郎.”刘义真话刚出口,就被刘裕抬手阻止。
  
  他问刘义隆:“车儿,你且说说,如果魏人南下,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是问刘义隆,应该如何治理地方,他虽然年纪小,但多少也能答上一些。
  
  如今问他如何抵御外敌,刘义隆可就抓瞎了,他想了好一会,壮起胆子试探着说道:“不如深沟坚垒以拒之?”
  
  刘裕闻言,微微摇头,他也看出来了,刘义隆不是他二哥。
  
  当然了,像刘义真这样早慧近妖,且兼通文武的,放眼古今也没有几个。
  
  刘义真见状,插话道:“父亲,孩儿以为,司州乃边陲,选拔刺史,当重武功而非文治,需以大将镇之,相国右司马朱龄石,有将帅之才,可为良选。”
  
  刘义隆偷偷瞥向刘义真,他就知道,二哥不会让自己身陷险境。
  
  刘裕闻言,甚觉有理。
  
  以朱龄石的资历,外放为刺史并无问题,原时空中,就是他奉命入关接替刘义真,为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
  
  而刘裕对朱龄石也并不存在信任问题,否则也不会在自己北伐时,留朱龄石带兵入建康,守卫殿省。
  
  他之前考虑刘义隆,也不过是被刘义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想要复刻罢了。
  
  或者说,想要历练刘义隆罢了。
  
  刘裕虽然不喜欢刘义隆,但他对于这个儿子并非一无所知,相反,刘义隆镇守彭城时的一些良好表现,刘裕都有耳闻,他很清楚刘义隆是个可造之材。
  
  只是如今既然知道刘义隆在军事层面一窍不通,自然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依车士所言。”
  
  听说自己丢了司州刺史一职,刘义隆心中欢喜至极,洛阳那地方谁爱去谁去,他就想跟二哥在一起。
  
  以前父亲不疼,兄弟不爱,刘义隆不得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府中幕僚也因此对他多有赞誉。
  
  如今有了兄长的疼爱,他才算恢复了几分少年的天性。
  
  “孩儿多谢父亲。”刘义真躬身道谢,说罢,还扭头朝刘义隆眨眨眼。
  
  刘义隆回以由衷的笑容。
  
  不过,刘义真并不急着离开,如今宋国已经建立,该是时候有所动作了,他拱手道:“父亲,孩儿在关中时,眼见大片田地荒芜,甚觉可惜。”
  
  刘裕闻弦音而知雅意:“车士是想要在关中推行均田令?”
  
  “不错。”
  
  “你此前请求在安定均田,效果如何?”
  
  “将士闻知此事,无不欢欣鼓舞。”
  
  刘裕点点头,他自己就是穷苦出身,年轻时曾先后以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
  
  如果当时朝廷能够发布诏令,分给他八十亩露田,二十亩桑田,他自然也会感恩戴德。
  
  “车士计划如何行事?”
  
  “先军后民,孩儿曾逼迫关中士族捐献部曲,前后得兵三万人,若能为他们分配田地,可得三万税户。”
  
  关中士族虽然交出了三万部曲,但那些将士的家人还生活在士族的控制之下,根本就收不上税。
  
  一听能多得三万税户,刘裕哪还按捺得住:“善,为父这就上表,请朝廷恩准。”
  
  说是要朝廷恩准,其实不过是走一遍流程罢了。
  
  刘义真又请求道:“孩儿曾受关中士族恩惠,还请父亲不要在奏疏中提及孩儿。”
  
  刘义隆闻言,心底偷笑,原来二哥还有这一面。
  
  三人是父子、兄弟,刘裕也希望刘义隆今后能够帮到刘义真,所以刚刚与刘义真商议均田的时候,并没有勒令刘义隆离开。
  
  刘裕也忍不住笑道:“放心,这个恶人就由为父来做,反正在你们心中,为父早已经是个恶人了。”
  
  他说的还是指婚的事。
  
  “孩儿不敢。”刘义真、刘义隆异口同声道。
  
  刘裕暗暗摇头,只要他们兄弟能一直像现在这样相亲相爱,这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由谁来充当均田大使,刘裕心中自有计较,不可能事事征询刘义真。
  
  今日之所以把他叫来,是考虑到刘义真与刘义隆的情谊,所以想要听听刘义真的想法。
  
  这一次的均田,暂时局限于关中,而非整个北方。
  
  乱世之中,为政重在稳妥,不能操之过急。
  
  只在关中均田,与在整个北方均田,遇到的阻力是不同的。
  
  那些中原士族们,刀子没有落到他们头上前,他们对于关中士族也顶多是同情而已。
  
  等稳定了关中,再推行到中原,尽快恢复北方的生产秩序。
  
  将来北伐的时候,或许就不用再从南方调集大批粮食。
  
  光是中原、关中的产出,就足供军需。
  
  刘裕占据洛阳、许昌等地已经一年,确实没有好生经营,他打算给朱龄石安排一个有能力的长史,协助对方治理地方。
  
  刘义真商议过有关在雍州均田的事情后,便带着刘义隆要向刘裕请辞。
  
  刘裕突然道:“车士,以你的才能,不应继续留在彭城。”
  
  彭城是刘裕的老巢,确实不需要他们父子一起坐镇。
  
  刘义隆闻言急了,他通常在刘裕面前是个闷葫芦,刘裕不问,他不答,此刻却脱口而出:“父亲,储副不宜外任。”
  
  刘裕不理他,继续看着刘义真,说道:“为父打算让你入朝辅政,你可愿意?”
  
  刘义真愕然:入朝辅政?那我不成高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