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95废立之议(4K,求订阅)

095废立之议(4K,求订阅)

095废立之议(4K,求订阅) (第1/2页)

建康城中,曾经的豫章公府已经换了牌匾,成了宋公府。
  
  刘家兄弟四人回府后,刘义符当着刘义隆、刘义康的面,质问刘义真:“二郎,你当真要把我圈禁到死吗?”
  
  他依然怨恨刘义真,但也受够了被禁足的日子。
  
  “这是父亲的命令。”刘义真淡淡道。
  
  “但父亲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只要你向父亲求情,父亲一定不会为难我。”
  
  不等刘义真回答,刘义康便站出来反驳道:“大兄,弟最近听从二兄的叮嘱在读《汉书》,读到景帝废太子刘荣时,心有感触,如今父亲只是圈禁大兄,而非效仿景帝,足以证明父亲顾念父子之情,大兄就应该感恩戴德了,岂能心怀怨言。”
  
  刘义真闻言,抚着刘义康的小脑袋,大感欣慰。
  
  然而刘义符却疑惑道:“刘荣是何人?因何事而废?又是何等下场?”
  
  刘义真心道:好家伙,原来你也不读史书。
  
  于是便让刘义康代为解释。
  
  刘义符听说汉景帝逼死长子,如遭雷击,呆立许久,这才颓然离去。
  
  刘义隆看着大哥的背影,心中不忍,问刘义真:“阿兄,你会保住大兄吗?”
  
  “当然。”刘义真很肯定地点点头。
  
  刘裕担心有人以司马氏的名义造反,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感念司马氏的恩德。
  
  如果刘裕能够墨守门阀与皇室共天下的政治格局,愿意延续司马氏的政策,善待士族,以保障士族的利益为先,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土地,藏匿隐户。
  
  如果刘义真愿意继续奉行九品中正制,不去侵犯士族的利益。
  
  这些士族哪会在意皇帝是姓司马,还是姓刘。
  
  就像他们曾经毫不犹豫地抛弃曹氏,转而拥立司马氏一样,也绝不会感念司马氏,去造刘宋的反。
  
  然而,相较于西晋、东晋,刘家父子的刘宋注定不为士族所喜,他们不愿意与门阀共天下。
  
  所以刘裕才想要杀掉司马氏中有名望的人,免得在刘宋虚弱之时,有些世食晋禄的人一经煽动,就跳出来争相支持司马氏复辟,憧憬着回到晋朝时的美好时光。
  
  至于那些没有名望的人,哪来的煽动性可言。
  
  譬如刘义符,天底下有谁会感念他的恩义,他又有什么恩义可言。
  
  造反这种事情,也是要有口号的,譬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譬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如果有人以扶持刘义符上位为口号,又能煽动谁?又有几个人愿意抛家舍业,誓死追随。
  
  原时空中,不断有人假借刘义康的名义叛乱,是因为刘义康辅政多年,名望崇高。
  
  而刘义隆则因为北伐失败,威望大损。
  
  所以刘义隆才在北魏南侵,民心骚乱不安时,不得不杀掉刘义康,免得再有人效仿。
  
  刘义真未来重用刘义隆、刘义康,固然会提高二人的名望,但只要他自己不遭受元嘉北伐那样的巨大失利,又有谁会吃拧了,一心要拥立刘义隆、刘义康。
  
  黄昏时,徐羡之与一众同僚有说有笑的离开台城,走出宫门时,已有人专程在宫门外等候着他,正是刘义真的亲随刘乞。
  
  “徐仆射,令君有事相商,还请仆射移步宋公府。”刘乞拱手道。
  
  徐羡之认得他,覆舟山下见过,知道他是刘义真的亲信,不疑有假,于是对同僚们笑道:“令君相邀,羡之不敢耽搁,先走一步。”
  
  “恕不远送。”众人齐齐拱手,对此羡慕不已。
  
  刘义真刚来建康,就急着找徐羡之秘密议事,足见其信任。
  
  徐羡之也是如此想的,他跟随刘乞匆匆来到宋公府,刘义真在东堂等着他。
  
  “下官拜见令君。”
  
  “仆射无需多礼,请坐。”刘义真笑了笑,望向刘乞:“你先退下吧。”
  
  “仆遵命。”
  
  徐羡之见刘义真屏退左右,心知必有机密,忙问道:“不知令君有何事相商?”
  
  刘义真直言不讳:“天子不惠,宋公命我行废立之事,故与仆射商议。”
  
  徐羡之大为不解,既然天子不惠,难道不是更方便操控吗?为什么要换。
  
  刘义真于是提起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徐羡之这才恍然大悟。
  
  刘裕已经称宋公,不久当进爵宋王,然后称帝建国。
  
  以刘裕的年纪来说,也不可能熬到司马德文正常上位,只能提前行废立之事。
  
  徐羡之当即表态:“下官愿意首倡废立!”
  
  刘义真展颜笑道:“如此大事,也只有徐仆射倡议,方能服众。”
  
  他之所以把徐羡之叫来商议,就是需要有一个够分量的人率先提出来,刘义真才能让众人商议,而后自己拍板,以显示废立并非出于一己之私,而是应群臣之请,不得不为之。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样,明知这一套很虚伪,但大家都要遵守其规则。
  
  刘义真留徐羡之到很晚。
  
  二人秘密商议了废立的具体事宜,徐羡之直到后半夜才回府。
  
  次日,徐羡之一如往常地来到了台城。
  
  刘义真因为旅途劳顿,暂时不会履职尚书令,如今尚书台便是由徐羡之主事。
  
  闲暇时,徐羡之与众人谈起了晋惠帝,把八王之乱的根源归咎到晋惠帝的身上。
  
  说罢,他叹息道:“惠帝纯质,尚知忠臣之血不可去,今上差惠帝远矣,虽有宋公父子辅佐,又如何能够廓清四海,混一宇内。”
  
  荡阴之战中,晋惠帝遭遇叛军追击,嵇绍以身护驾,为乱兵所杀,鲜血溅染晋惠帝的衣服,事后,侍卫要浣洗血衣,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却拒绝道:此嵇侍中血,勿去。
  
  徐羡之说司马德宗远逊晋惠帝,倒是一句实话。
  
  但众人无不愕然,吐槽惠帝就吐槽惠帝吧,反正南渡的司马睿这一支也不是晋惠帝的后裔,好端端地,怎么就扯到当今天子身上了。
  
  也就是如今皇权不振,否则,光凭徐羡之这番话,就能参他一个诽谤君上。
  
  不过,其中也有聪明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徐羡之话里的意思。
  
  刘义真刚刚入朝,徐羡之就迫不及待地指责起了司马德宗,这政治信号太明显了,摆明了是在告诉所有人,刘义真肯定会有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