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法兰西之父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戴高乐下台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戴高乐下台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戴高乐下台 (第1/2页)

“是的,现在伊朗的局势很麻烦。”马丁表示现在法国的报纸也在报道那边的局势。
  
  “我们在中东的利益已经不大了,现在叙利亚都在走独立程序,就等移民完毕。”
  
  科曼对冷战预演关注不大,“我们虽然在殖民时代没有英国成功,但是基础却比英国好,未来英国不再是我们的对手。”
  
  法国百分之九十的殖民地都在非洲,而且基本上是连城一片的,不谈人口不谈资源,什么都不谈半个非洲在法国手中也是事实。
  
  加拿大很好,澳大利亚很好,英属印度也很好,但那还是英国人的土地么?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从英国转移到美国,至于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别的地方说不准,但是在不可信这个问题上,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当前英国只剩下唯一一个有价值,并且可以承担英国国力不足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埃及。
  
  从美国独立之后,英属印度和埃及就是英国全球帝国的战略支点,所以苏伊士运河战争才是英国的谢幕。
  
  现在科曼的工作,其实按照比较高尚的说法,就是在进行大国基建,同时他也告诉马丁,像是卖德国人烟草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考虑抽身来到北非工作,对于军人来说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
  
  马丁也知道现在做的事并不是长久之计,询问道,“现在阿尔及利亚在军管,君士坦丁有多少军事法庭。”
  
  “七十八个,本来超一百二十个定居点,不过上一次暴动之后开始进行人口迁徙,合并成了现在的数字。”科曼仔细的介绍着,“迁徙阿拉伯人熟悉的环境,安置在更加安全的位置上,对巩固安全局势有重大的作用。”
  
  这些人被强行安置在被称为“重组营地”或“保护性村庄”的指定区域。这些营地通常有铁丝网包围,处在驻军部队的严密控制之下。
  
  这一迁徙规模涉及到三百万人口,主要针对的就是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则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除了迁徙政策之外,剩下的就是移民政策的调整,阿尔及利亚涌入的马龙派移民,主要被安置在阿尔及利亚两侧,也就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以及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位置上。
  
  这么干当然是为了,万一出现下一次的暴动,可以用基督徒移民隔绝摩洛哥、突尼斯渗透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
  
  移民和迁徙政策双管齐下,但是如果只是把阿拉伯人控制住,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此科曼才会想方设法进行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控制住,如果像是以色列人对待加沙那样只不过是把问题掩盖住。
  
  但是能够掩盖住么?加沙那种大型集中营,人口爆炸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大最终掩盖不住。
  
  所以加沙方案不是一个好办法,能生孩子却没有生路,只会让问题在未来某个时间爆发的更加严重。
  
  而且产业发展不能排斥阿拉伯人,工业化本身就有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口生育的作用,要是阿拉伯人在一边可劲生,外来移民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生育削弱,那么迟早不是要被人口占据多数的阿拉伯人赶走?
  
  工业化会让出生率下滑,但是虽然生育非常费钱,但从社会整体上看,收益率是正的,是高投资高回报。
  
  前期投资在孩子身上的钱,等孩子长大形成劳动力后,所能产生的价值是远远超过前期投资的。
  
  工业化社会并不会让生育率猛烈降低,不然冷战时期的经互会大部分国家怎么生育率都维持住了?因为工业需要人,孩子并不是负资产。
  
  如果把阿拉伯人抛出在外,让这个本来就对法国文化没有认同感的群体,还处在前现代的生活当中,有一个例子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全社会出钱养一个整天除了念经就是生孩子的极端神棍群体,每个神棍家庭生八个,有五个脱离邪教进入社会,另外三个继续走上念经生孩子的道路。
  
  毕竟劳保的子女又不一定也是劳保,哪怕是最原教旨的哈雷迪派,依然会有大量哈雷迪子女脱离社区,还俗为世俗犹太人。
  
  要是抛弃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科曼可不敢想象未来这个涉及到法国命运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
  
  比起伊朗危机这种冷战预演,目前法国的第一届政府显然问题更大,戴高乐已经从多种场合明确了对总统制的支持。
  
  但是这种声音遭到了三大党派的反对,则倾向于恢复传统的议会制共和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