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蝴蝶煽动翅膀,伽利略雨中登场
第137章 蝴蝶煽动翅膀,伽利略雨中登场 (第1/2页)与此同时。
就在朱由检带着大队人马从曲阜返回京城的路上。
大明朝的京城内也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如今的大明京城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上下一心、固若金汤。
主要原因还是前些日子京城中人都听说了,陛下率军在朝鲜又取得一场大胜、将敢于挑衅大明天威的李倧直接处死的事。
对于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场胜仗更能凝聚人心和让他们感到自豪了。
这自然又是让众人一番庆贺不提。
不过对于如今京城内的部分高层来说,日子过的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魏、曹、王和张维贤这些人倒还好。
他们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比如张维贤负责的京营又训练出一批青壮、曹化淳负责的御马监和锦衣卫亦然如此、魏忠贤也培养出不少毒辣爪牙
这些人每天过的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干劲十足。
几个月前还在寻死觅活的魏忠贤如今都快活出第二春了。
不过以陈新甲为首的文官皇党们,就跟他们这批人的精神状态迥然不同了。
文官这些们这段时间每日忙的团团转。
每个人嘴里都没少长火泡。
可他们却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工作进度被越拉越远。
因为文官们主要的职责是处理日常政务以及推行新学。
前者倒还好说。
如今京城内各项民生都可以说是歌舞升平,没什么需要好特别关照的。
问题出就出在了后者上。
陛下在离开京城之前,特地让他们在京城中去大力推行数学、物理等新兴学说,并且还为此颇使了一些手段。
最开始时。
陈新甲也是雄心壮志觉得推行新学只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根本不在话下。
数学、物理什么的奇淫技巧再难学,还能难的过四书五经?!
没错,读了数十年四书五经的陈新甲,虽然会无条件的去执行陛下的命令。
但他短时间内确实还改不掉,把这些东西当作歪路子的习惯。
不过当他真正去推行这些时,却发现这玩意是真他娘的难。
最基础的那些基础入门知识倒不难,甚至对众人来说还称得上简单。
毕竟能考上进士的,过目不忘那都是基本操作。
可在学完这些基础的东西后,陈新甲等人就顿感后面的东西全是无字天书了。
历朝历代向来就没有注重数理的,大明朝更是如此。
所以他们的学习参考也只能依赖于一些先人的智慧,例如各种《XX算经》之类的东西。
但由于各朝本就不重视此学,所以书里记载的东西更是云里雾里。
众人每日聚在一起学习,全是眉头紧锁、一脸便秘、抓耳挠腮.
以至于还有几名自幼被冠以神童天才名号的壮年进士,直接给自己学到道心崩塌了。
啥!啥!啥!这都是个啥!!
为了兴汉的男人什么都做得出来。
但数学这玩意,是真做不出来。
不会,就是不会。
没一点招,把他们全杀了也不行。
陈新甲等人就是因为这点每日忙的晕头转向。
别的不说。
想要推行新学,他们这批主政官员总要先自己切身实地的去了解吧?
要不然外行指导内行那不纯扯淡吗?现在可不是像以前那般混日子得过且过了。
每个人心中都是有着伟大目标的。
但问题是如今他们就卡在了这一步。
陈新甲等人倒是也曾想过其他补救措施,比如在民间和官员中选拔有数理天赋之人。
甚至于连在书院选拔神童的招都用上了。
可惜各项举措最终都无功而返。
要么选出来的是沽名钓誉之辈,要么选出来的人天赋与他们相差无几。
总而言之就是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来主持这项工作。
有没有领头羊对一项事业来说那可太重要了。
就像没有陛下的话,大明朝又怎么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找不到领头羊,那么又怎么推动大明朝的科技发展,实现众人心中的兴汉大业呢?
此时此刻的陈新甲坐在堂上。
愁的那叫一个憔悴万分。
也是在这个时候。
张维贤在盯完了今日的京营操训之后走进堂内。
看着愁眉苦脸的陈新甲,张维贤投去一个同情的目光。
这段时间里他倒是也在想着帮自己这位同袍排忧解难,所以平时没事就往这边跑。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才能更好的办妥陛下交代的差事。
来到陈新甲面前,张维贤清清嗓子开口道:“方恒,还在为那些数理之事苦恼?”
陈新甲苦笑一声点点头。
张维贤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我倒是有个主意,今天操训士兵时我突然想起一起人来。”
“据我所知,前两年丁忧赋闲在家的原礼部右侍郎徐光启不是颇通数理学说吗?”
“我们不妨把他给找过来,让他来主持京城内的教育改革工作。”
听着张维贤的话,陈新甲皱了皱眉头,似乎是在不断搜寻有关徐光启的记忆碎片。
在一番思索过后,徐光启的面容形象很快就出现在陈新甲脑中。
不过只是刚一想起徐光启,陈新甲就把张维贤的提议给否决了。
“国公有所不知,徐光启此人出身江南大户豪族,据我了解松江府(上海)内法华汇的那一片良田沃土便全是他徐家的私产。”
“倘若徐家要是想的话,直接将法华汇改成徐家汇恐怕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其权势比之当年徐阶徐阁老的那个徐家,都不知道要高到了哪里去。”
“如今大明已和各地世家豪族势如水火,叫这么个人进京且不说他会不会来,就算是真来了恐怕也只会跟大明暗中添乱。”
张维贤不由默然,前两年时间他都在尽可能的低调蛰伏。
再加上勋贵武官和文官们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所以他对徐光启此人了解并不算多。
对其最大的印象就是此人颇通数理学说,而且研究的名声不小。
至于陈新甲刚才所说的那些事,他并没具体了解过。
这样的话那徐光启指定是不能用了。
现如今的京城可经不起一个能量极大的内鬼进来瞎折腾。
徐阁老当年只不过是给自家弄了二十万亩耕地,就差点被弄到晚节不保。
而法华汇的徐家却连个敢弹劾的人都没,这其中的恐怖就可见一斑了。
恐怕当年徐阶权势最鼎盛时的徐家,在这个徐家面前也只能算得上是小门小户。
若不是当年徐阶凭自己努力当上首辅,那估计人家还得指着鼻子骂一句“你也配姓徐?!”
陈新甲那边讲完徐家势力,又继续讲道:“还有就是。”
“徐光启此人虽颇负数理之名,但据我所知其人在数十年前便和外国传教士多有勾结。”
“国公或许对此了解不多,但我们许多翰林院的学子都知道。”
“前些年间曾有数量极其庞大外国传教士,在大明民间大肆收购各种书籍。”
“当时还有人上书言及此事并请圣上制止,结果却是无疾而终,现在看来这其中少不了法华汇徐家在中间作梗。”
听到这里。
张维贤眼神中陡然射出杀意。
你妈的,这不是妥妥的汉奸吗?
把大明朝的各种书籍典故送去外国?婢养的真是欠抄家灭族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今一众皇党成员对这种卖国贼恨的那叫一个深恶痛绝。
看着张维贤的模样,陈新甲也只得苦笑着出声劝道:
“国公,为了此人置气实在不值得,这几天我们还是再看看能否从民间选拔出一些人才来吧。”
“我决定把选拔范围扩大到京营及宫内,虽说从军入宫之人向来不喜读书,但其中未必就没有适合学习数理的好苗子。”
“毕竟这些理科学说和四书五经相比起来,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