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03章 孙传庭功亏一篑,高闯王劫后余生

第303章 孙传庭功亏一篑,高闯王劫后余生

第303章 孙传庭功亏一篑,高闯王劫后余生 (第1/2页)

议计已定,江瀚便派遣一信使携带密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成都,直奔汉中而去。
  
  信使一路星夜兼程,自南江县境转入险峻的米仓道,过西乡,最终抵达了高迎祥暂驻的石泉县。
  
  此时的高迎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麾下部队总算恢复了些许元气,不再像丧家之犬一般人心惶惶。
  
  并且,高迎祥又在汉中招募了一批饥民,充实部队。
  
  他正摩拳擦掌,准备率部走子午道,奇袭关中,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江瀚信使的到来,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高迎祥不得不暂停北上入陕的计划。
  
  在临时征用的县衙大堂内,高迎祥屏退左右,拆开了江瀚的亲笔信。
  
  “高闯王久违矣。”
  
  “自从山西一别,匆匆数载,兄甚念之,常思昔日并肩之情。”
  
  “今闻你部虎踞汉中,欲行子午奇谋,兄甚忧之。”
  
  “今时不同往日,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绝非甘学阔等庸碌畏事之辈可比。”
  
  “其才具魄力,不下于洪亨九、卢建斗等人。”
  
  “孙传庭至陕以来,整肃吏治,清查屯田,颇见成效,绝非无兵无粮之人。”
  
  “此人必然已经窥破汉中虚实,正于子午道一带张网设伏,专候闯王你部。”
  
  “你若执意北上,恐怕正堕其彀中,数年英名,一朝尽丧。”
  
  “本王与你虽然各据一方,但同举义旗、共抗暴明,实在不忍你部深陷重围。”
  
  “为反明大局计,不如暂移营盘,入川修整一番。”
  
  “本王愿以粮秣军资相赠,助你一臂之力,同时开放夔州水路,供你部众沿江东进,重返湖广.”
  
  读完来信后,高迎祥脸上阴晴不定,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后背窜起,惊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精心筹划的方略被人看穿,高迎祥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惊悚感。
  
  而惊悚后,随即又涌起了一种恼羞成怒的情绪。
  
  难道自己的谋划就这么不堪?竟然如此轻易就被人点破出来?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信纸,胸口起伏不平。
  
  但他转念一想,写信的人可是江瀚,是当年与老大哥王嘉胤并肩作战的老前辈。
  
  其人眼光毒辣、用兵老道的名声,在义军当中传闻颇广。
  
  如今更是据有全川,实力雄厚。
  
  被他看穿,似乎……也不算太丢人?
  
  只不过,高迎祥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
  
  江瀚远在成都,也未曾和那孙传庭打过交道,凭什么就如此笃定自己必败?
  
  凭什么认定,孙传庭也能看穿自己的计谋?
  
  他现在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正要北上,如果因为一纸书信就轻易放弃用兵,岂不是有些儿戏?
  
  要是这事传出去,他这个义军盟主,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高迎祥压下心中情绪,将信件收入怀中,并对信使点了点头:
  
  “汉王的好意,高某心领了。”
  
  “汉王远在成都,仍然惦记我部安危,实乃高某之幸。”
  
  “只是这退兵一事,还关系到数千弟兄的身家性命和前途大计,绝非高某一人可以决断。”
  
  “事关重大,本帅还需要与军中其他几位首领仔细商议商议。”
  
  他顿了顿,显得十分客气:
  
  “这样吧,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还是先下去好生休息一二。”
  
  “等本帅与众将商议出结果后,再回复汉王也不迟。”
  
  江瀚派出的信使也不废话,只是抱拳拱了拱手,便退了下去。
  
  反正他信件已经送到,至于闯王听不听,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打发走信使后,高迎祥却并没有召集其他首领,而是独自一人坐回堂上,陷入了沉思。
  
  改去湖广?
  
  说实话,对这个去处,高迎祥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他之所以选择北上陕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兵员,尤其是恢复老营的精锐骨干。
  
  之前他被卢象升一路追剿,麾下精锐死伤惨重,赖以纵横天下的老营精骑更是在关宁军手下全军覆没。
  
  湖广虽然富庶,但那里的兵员素质却不怎么样,高迎祥根本看不上。
  
  只有重返三边,才能招募到那些悍勇耐战、精通骑射的边军将士,重铸他的老营骑兵。
  
  思来想去之后,高迎祥还是有些不服气,又或者说不信邪。
  
  江瀚的来信,或许只是一种谨慎地猜测罢了。
  
  大丈夫,岂能因一言而废大事?
  
  最终,他猛地一拍桌案,下定了决心:
  
  “我倒要看看,那孙传庭是否真的如江瀚所言,能挡住我进兵。”
  
  而对于这个问题,身在西安府的孙传庭本人,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自从孙传庭上任山西巡抚后,这几个月里,他可谓是呕心沥血,没有有片刻清闲。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山西代州镇武卫人。
  
  作为明末最后一位能臣干吏,他在梳理内政和谋划军略方面,与卢象升相比可谓是不分上下。
  
  孙传庭自幼聪慧过人,二十七岁便高中进士。
  
  此后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官职。
  
  孙传庭在天启年间,因不满魏忠贤专权祸国,于是愤而辞官,赋闲在家近十年之久。
  
  直到崇祯八年,后金军二次入塞,他才重新崭露头角。
  
  为了保家卫国,孙传庭毅然派出家丁王承嗣、孙剑等人,率领自家训练的乡勇私兵出击,成功击退了小股清军。
  
  这件事,被时任山西巡抚的吴甡如实记录在《汇报擒斩虏贼功级情形疏》中,并上达天听:
  
  “.内如乡绅训练亲丁,如吏部郎中孙传庭之遣王承嗣等,用飞炮击贼,贼以远遁;又遣孙剑等设伏,夺获马骡。”
  
  正是这份奏疏,让焦头烂额的朱由检发现了这位在野的能臣,并急召其入京任职。
  
  崇祯九年四月,因时任陕西巡抚甘学阔剿匪无力,致使陕西局势愈发糜烂。
  
  震怒之下,崇祯下令将甘学阔押解京师,下狱问罪。
  
  这已经是第三位折戟陕西的巡抚了,前有练国事被流放,后有李乔被削籍。
  
  陕西巡抚这个职位,在朝堂上已到了“无人愿当、无人敢当”的境地。
  
  值此危难之际,孙传庭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前往陕西任事、
  
  对此,朱由检大为感动,并特批给了孙传庭六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
  
  当然了,这笔钱也不是白拿的,崇祯对孙传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而今岁饷后,则听若自行设处,不中制”
  
  意思就是以后治理陕西,募集兵员的钱粮全由孙传庭自行解决,中枢就不管了。
  
  无奈之下,孙传庭也只能领了这笔银子,奔赴陕西上任。
  
  但问题是,他面对的陕西,是一个“遍地皆寇,而问兵无兵,问饷无饷”的烂摊子。
  
  官军与起义军在三秦大地上反复拉锯,天灾人祸并行。
  
  在这片土地上的军民,每天都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孙传庭到任后,陕西的军事、政治、财政、法纪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以屯田为例,崇祯元年,陕西一带尚有屯田四十六万多顷在册。
  
  但到了崇祯九年,仍在发挥作用的军屯连两万顷都不到。
  
  陕西三边本就贫瘠,却还要供养瑞王、秦王、韩王、肃王等数位藩王。
  
  所谓“陕西外供三镇,内给四王,民困已极”。
  
  面对明末的危局,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位巨头,分别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洪承畴比较粗暴,倾向于以杀戮和劫掠,来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
  
  卢象升则是依靠高超的治理能力和个人魅力,动员士绅百姓共度时艰;
  
  而孙传庭不一样,他将矛头直指陕西本地的既得利益集团——豪强乡绅。
  
  为了盘活陕西的经济与军事,孙传庭祭出了“治吏”和“清屯”两大杀器。
  
  基于早年治理永城、商丘的经验,孙传庭上任的第一把火,便烧向了陕西的官场。
  
  他要大力整顿吏治。
  
  他在给崇祯的札子中明确指出:
  
  “剿寇必先安民,而安民尤在于察吏”
  
  孙传庭上任后,严令陕西各级郡县:
  
  凡百姓诉讼问理,不得滥施刑罚,不得收取赎金;
  
  凡是涉及到征收钱粮,不得额外勒索火耗;官府日用物资,必须按市价公平购买。
  
  但问题是,规定虽然发下去了,陕西的官员们却大多不以为然。
  
  大家来出做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捞钱和晋升吗?
  
  尤其是陕西这种四战之地,一不小心就会被反贼乱民杀了祭旗。
  
  要是不趁机捞取好处、打点晋升之路,岂不是白来一遭?
  
  大家都是官场中人,何必要求这么严格?
  
  新官上任三把火,敷衍敷衍就行了。
  
  可他们却大大低估了这位新巡抚改革积弊、挽救危局的决心。
  
  孙传庭久在官场,深谙这些贪官污吏的秉性,这帮人都是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
  
  于是他亲自部署,派遣心腹干吏四处探访;
  
  与此同时,他又安排了各级侍郎、巡按、监察御史等人,在各州县来回巡视。
  
  密探四处查访,很快便在泾阳县抓到了典型——推官何守谦。
  
  何守谦这厮,在征税时加收羡耗每两达五分,其任内共收银二万三千七百多两,共加羡银一千一百多两。
  
  他不仅多收,而且还在秤砣上动手脚。
  
  他指示衙役定秤,每两比民间重了三分,称量的时候再故意高抬六七分。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征收税银时每两就多征了一钱银子。
  
  再加上前面的种种阴招,老百姓实际需要多缴纳将近百分之二十的税款!
  
  最为恶劣的是,何守谦上任伊始,前任泾阳知县王程先就因为贪赃枉法,被孙传庭弹劾了一遍。
  
  何守谦堪称“前腐后继”,从前任手上接过了贪污的接力棒,并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孙传庭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立刻下令将何守谦锁拿问罪,严惩不贷。
  
  其他官员,比如分守关西道的副使李公门,此人侵占官府钱粮多达万余,并且还替豪强之家逃避徭役。
  
  事发后,这厮竟然还反咬一口,诬陷知府熊一元。
  
  好在孙传庭明察秋毫,很快就查清了事情的原委。
  
  李公文面对孙传庭的责问,居然还恬不知耻的认为只是训一下就过了,大不了自罚三杯,送点钱消灾了事。
  
  没成想,孙传庭是动真格的。
  
  他联合按臣王倓一起揭发,把李公门当场拿下,革职查办。
  
  连续树立了几个典型后,陕西的官员们终于怕了,整个陕西官场为之震动。
  
  没想到这位新巡抚竟然来真的,不少人开始收敛,不敢再轻易压榨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