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朕问》天下(六)
第105章、《朕问》天下(六) (第1/2页)朱慈炅非常意外的看了杨嗣昌一眼。
这个不是搞军事的吗?怎么好像还有些经济之才?
难道是历史将此人用错地方了?也是,大明文官人人都是军事家,刚刚自杀的户部侍郎孙居相就是,一篇牛逼哄哄的《蓟北防略》整成了洪歹极的攻城指南。
朱慈炅几乎瞬间就领会了杨嗣昌的担忧主旨,那就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朱慈炅的原本方案是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融合在一起了。
因为大明并没有银行这个概念,他以为没有人会在意这个。但这个杨嗣昌很敏锐的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他没有提出具体概念,但已经触及到两者的本质区别。而且杨嗣昌清楚的提出了,大明的中央财力不如民间。
杨嗣昌一直在军事领域工作,他并不知道朱慈炅已经能调动了大明勋贵和大明藩王的财富,并且还在积极联络大商人,开银行的条件已经具备。
杨嗣昌,很聪明的人,行动能力挺强,也很有大局观,但他的军事天赋在四个军事参谋里可谓是垫底的存在,身上还有些文官的臭毛病。
大明人才很多嘛,只不过没有用对地方,嗯,留名青史的人都需要自己亲自发掘,尽信书不如无书。
比如钱谦益其实就不错,有阁老之才的,不能因为水太凉就否定人家。杨嗣昌也不错,没有用对地方啊。嗯,这个马士英也很不错,位卑未敢忘忧国嘛,呸,佥都御史可不卑。
朱慈炅露出了微笑。
“杨卿的担忧有道理,大明皇家银行的确不宜操持存取通兑借贷等事务,的确存在很大风险。不如这样,在皇家银行下面再设立两家银行,户部银行和工部银行。
皇家银行调控发行货币,监管下属银行,主要是行政方向。户部银行和工部银行主要是商业存取通兑和借贷等活动,主要是商业流通方向,受皇家银行管理监督。
分设两家,也是避免一家独大,鼓励竞争,增加活力,虽然名为户工,具体经营不做限制。”
御书房内大部分人都有点懵,他们还没消化杨嗣昌担忧的问题,小皇帝又甩出两家银行,这是口水治国吗?说来就来。
一家都说不清楚,还来三家,这得涉及多少人员钱财,小皇帝你别张嘴就来好不好?刘一燝生气了,梗脖子扯胡子脱帽子。
“陛下,内阁做不到。”
朱慈炅愣了三秒,他很想说,呸,你这老吊毛不是内阁,朕的内阁首辅是黄立极。但他深吸了一口气,才慢慢开口。
“刘先生年纪比朕大一个甲子还多吧?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白银问题,朕换一个词,货币主权。诸卿对此有没有概念?如果没有,朕劝你们最好有。
这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的货币主权一直近乎沦丧。在大明内部,天下可以随意铸币,私铸泛滥。在大明外部,大明流通的白银,你们爱不释手的银子,真正来源是外洋,这相当于把脖子递到别人刀下。
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洋人如果银子足够多,他们将银子短时间洒向大明,银子就会不值钱,原本一两银子能买到的肉,一下子就要二两银子才能买到。大明百姓奋斗一生,财富瞬间缩水一半,你们想象一下太仓缩水一半是什么概念。
西洋人如果收紧银子,或者他们就是没有银子了,大明市面流通的银子就会减少,可以原本可以卖一两银子的肉,瞬间只能卖到一半。看起来银子值钱了,但没有人是傻子,市井交易会回到以物易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