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微光·虫洞·无声的星图
第二十章:微光·虫洞·无声的星图 (第1/2页)那场几乎撕裂李玄幼小身躯、引爆抑制器危机的剧烈反噬风暴,最终在“玄母”系统强行注入的超剂量复合镇静剂下,被粗暴地按回了冰封的湖底。平台上,那具小小的身体再次陷入死寂,只有胸膛极其微弱地起伏,证明生命尚未彻底熄灭。太阳穴上,那枚银灰色的抑制器指示灯稳定地散发着冰冷的深蓝幽光,如同一个永恒的烙印,宣告着这场镇压的胜利,也宣告着平台上这个生命的所有权归属。
观察间内,死寂得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声音。
李振山依旧伫立在最深的阴影里,如同一尊被冰霜覆盖的石像。他后背的衣衫被冷汗浸透,紧贴在皮肤上,带来粘腻冰冷的触感,但他浑然未觉。他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通讯器那个已经熄灭的绿色指示灯上,仿佛那熄灭的微光中,还残留着医官那张被惊惧和怀疑扭曲的脸。
刚才那场电光火石间的博弈,他赢了。用“医官的精神压迫引发反噬”这个看似荒谬却利用数据完美伪装的结论,暂时逼退了对方的锋芒,为儿子和自己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但这胜利,代价巨大。
李玄的身体承受了远超负荷的镇静剂冲击,如同被抽干了所有生机。而医官……李振山毫不怀疑,那个藏在白色制服和冰冷镜片后的猎人,此刻正如同受伤的毒蛇,蜷缩在暗处,舔舐着伤口,用更加阴冷、更加谨慎的目光,重新审视着他和儿子。关于“暖阳素”的疑云,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因为这次意外的“反噬”变得更加浓重和危险。它像一颗埋在他们脚下的暗雷,引信被拔掉了一半,但剩下的部分,随时可能因为任何一丝细微的震动而再次引爆。
压抑的空气仿佛凝固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李振山的胸口,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冰渣摩擦般的刺痛。他缓缓地、极其轻微地转动眼珠,视线再次落回平台上那个毫无生气的孩子身上。看着儿子苍白如纸的小脸,看着他太阳穴上那点冰冷的蓝光,看着他如同破布娃娃般瘫软的身体……一股更深的、几乎要将他灵魂都撕裂的无力感和负罪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是他……是他把儿子带到了这里。是他让儿子承受了这一切。刚才那场救命的急智反击,不过是在两个绝望的深渊之间,选择了一个暂时不那么陡峭的斜坡滑落而已。
沉默。
只有“玄母”系统那低沉永恒的嗡鸣,如同冰冷的背景音乐,持续演奏着这首非人的实验序曲。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分钟,也许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观察室厚重的金属墙壁上,一道几乎与墙体融为一体的暗门悄无声息地滑开。一个穿着同样白色防护服、但体型明显更加壮硕、动作带着一丝机械般精准的研究员走了进来。他没有携带任何仪器,只是走到平台前,用一种毫无感情、如同扫描货物般的目光,仔细检查了一下李玄的状态,尤其是他太阳穴上的抑制器指示灯,确认其稳定闪烁后,又看了看旁边屏幕上平稳(或者说死寂)的生命体征数据流。然后,他转身,对着观察间的方向,极其标准地敬了一个万相天朝研究员的礼节,动作僵硬得像一具提线木偶。
“报告李博士。目标Delta-7-Alpha生命体征已稳定于安全阈值内。抑制器运行状态良好,‘δ-7’核心信号波动已被有效压制于基线值以下。镇静剂代谢预计将在标准时六小时后完成。目标意识恢复时间,无法精确预估。”研究员的声音刻板得像机器播报,每一个音节都像是用尺子量过。
李振山藏在阴影里,没有任何回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动作轻微得几乎无法察觉。他不需要回应,也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回应。这个研究员,与其说是助手,不如说是“玄母”系统延伸出来的眼睛和手臂,是更高层级派来监控现场的。
研究员似乎也不需要他的回应,汇报完毕,便再次敬礼,动作标准得如同程序设定。然后,他转身,迈着同样精准的步伐,走向来时的暗门。厚重的金属无声地合拢,将他隔绝在外。观察室内,再次只剩下冰冷的嗡鸣、幽蓝的光格、以及平台上那具小小的、无声的躯体。
空间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死寂。
李振山缓缓地、极其隐蔽地吐出一口浊气。他松开一直紧握的双拳,掌心被指甲抠出的深深血痕清晰可见,带来一阵迟来的刺痛。他知道,这是暂时的平静,是暴风雨眼中心的虚假安宁。但他必须利用这短暂的间隙,做点什么。为了儿子,也为了那枚随时可能引爆的“暖阳素”暗雷。
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够在不触发“玄母”和医官警觉的前提下,了解儿子真实状态,甚至……尝试建立微弱联系的窗口。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缓缓扫过观察室内的一切。冰冷的金属平台,束缚着儿子的无形力场发生器,穹顶那永恒脉动的幽蓝光格,墙壁上流淌的数据瀑布……最终,他的视线停留在了平台下方,靠近李玄头部位置的一个区域。那里有几个不起眼的、用于生命体征监测的微型探头接口。接口的缝隙很窄,但……似乎可以利用?
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雏形,如同在绝对黑暗中擦亮的第一根火柴,在他心中点燃。微弱,却带着希望。
他需要一件工具。一件不会被怀疑的工具。一件……本身就属于这里的东西。
他的目光,落在了刚才那个研究员敬礼时,腰间悬挂的一个标准制式工具卡套上。卡套里,插着几枚常用的、用于接口调试和信号微调的精密探针。其中一枚探针的顶端,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可以调整角度的反射棱镜……非常微小。
一个念头如同电流般闪过李振山的脑海。他立刻转身,走向观察间角落一个嵌在墙里的储物柜。他的动作很自然,就像例行检查设备。他输入密码(一个标准的、毫无个人色彩的通用维护密码),柜门滑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备用的基础工具和耗材。他伸手,取出一个和刚才那个研究员腰间一模一样的制式工具卡套。动作流畅,没有任何犹豫。
他抽出那枚带有微小反射棱镜的精密探针。探针只有手指长短,冰冷的金属触感。他将其握在手心,指腹感受着那棱镜微小的凸起。然后,他转身,重新面对观察窗,目光落在平台上依旧毫无动静的儿子身上。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属于一个资深研究员的专注和平静。他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几个复杂的界面窗口,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监控数据流和调试参数。他选择了一个与平台下方微型探头接口相关的“信号校准”程序。
“系统提示:检测到生命体征监测接口(编号:A-7)存在微弱背景噪声。是否启动接口信号滤波与路径优化校准?”冰冷的电子音提示响起。
“确认启动校准。”李振山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波澜。他启动了程序。
屏幕上,代表接口信号的数据流开始微微波动,一个虚拟的校准进度条出现。他拿起那枚探针,将它的一端极其精准地插入控制台侧面的一个标准调试接口。然后,他拿着探针的另一端,走向观察窗。动作自然,仿佛只是带着工具靠近观察目标。
他站在厚重的观察窗前,目光紧锁着平台下方那个特定的接口位置。他调整了一下站姿,确保自己身体的角度能将观察窗厚玻璃的反射利用到极致。接着,他极其缓慢、极其轻微地,调整着手中探针的角度。
角度……再偏一点……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