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重返叩剑关
第151章、重返叩剑关 (第1/2页)腊月十四。
“哦?你要去叩剑关?”
承天殿东暖阁,一身蟒袍的南昭太子伊劲哉坐在案后。
“是,望殿下准许。”
几步外,丁岁安长身而立。
昨日回去后,他通过李秋时走了正规途径,想要面见太子。
原本以为至少要等上好几天,不料,对方不但答应第二天便见他,甚至今日的接见将丁岁安排在了散朝后的第一个。
这处东暖阁,据说太子监国后常在此处理公务、接见大臣。
他几乎从未去过御书房正因如此,丁岁安和伊奕懿才敢在御书房放肆。
昨日也不知他怎就心血来潮,忽然去了.差点搞出大事。
伊劲哉起身,背手踱步似乎在考虑丁岁安前往叩剑关一事的得失。
这名吴国都头想去叩剑关收敛年初阵亡的吴军骸骨。
此事伊劲哉自然可以轻松应允,但如今正值两国和谈之际,任何一桩事都能当做筹码放在谈判桌上比如允许吴国收敛将士尸体,若咬死不放,应该也能换来相应利益。
伊劲哉想了想,忽道:“丁都头,此事,是吴国朝廷的意思,还是你自己想做?”
吴国朝廷对和谈的关注点,主要在‘名分’问题上,甚至战俘是否归国都在‘可以妥协’的范畴内。
活人都顾不上管了,哪有闲心操心死人?
“是外臣个人的意思。”
这么说,也是不想伊劲哉再将此事列入和谈条件之一他总归在朱雀门前帮过伊劲哉,想必后者这点面子还是要卖的。
“哈哈哈~”
伊劲哉朗润一笑,和善的看向丁岁安,但口吻却非常认真,“丁小郎,你在朱雀门外斩逆王,帮孤奠定局势,这是孤欠你的私情。如今你说起的却是国事,情份这般用了,你不觉得亏么?”
这话是说,他能答应这件事,但是欠丁岁安的情份可就要一笔勾销了。
比起一个多月前伊劲哉的变化简直脱胎换骨。
也不知是居移气、养移体,还是他以前伪装的太好了。
丁岁安却道:“两国兵殇,小臣身为吴人,无法置喙。但小臣总想,若年初小臣也殒命叩剑关下,泉下有知,总会盼着袍泽有朝一日能将骨骸带回家乡安葬吧”
伊劲哉点点头,“好吧,孤允了。”
“谢殿下!外臣还有一事.”
“你事儿怎么这么多?说.”
“外臣在贵国行动不便,想向殿下讨一个人。”
这倒是,如果没有南昭官员配合,丁岁安想在叩剑关发掘、装殓吴国将士骨骸,基本不可能。
“谁?”
“昭宁郡主.”
“.”
伊劲哉既意外,又觉情理之中。
上月,伊奕懿为说服他动手,已透漏两人之事。
但丁岁安不知道他已经知道了.
伊劲哉思索良久,终道:“昭宁自幼随孤入吴为质,颠沛伶仃,既无闺友、亦无伙伴.”
这是说,昭宁很孤独?
却听他接着道:“昭宁归国后还未见识过大昭山川壮丽,出宫看看也好。但你将孤的昭宁带出去,便要负责她的安危,必须毫发无伤的再给孤带回来!”
丁岁安本来已经准备好一套说辞,解释为何需伊奕懿陪同,谁知伊劲哉根本没问。
怔了一下才道:“是!”
“嗯,去吧。”
“谢殿下。”
翌日。
腊月十五。
一早,丁岁安带着三十名骁骑,身穿吴军军衣,等在皇城外。
辰时不到,昭宁的马车沐浴着晨曦缓缓驶了出来。
她仅带了阿柒,两名宫女、一个车夫,以及一个叫小喜的年轻太监录事。
录事是负责记录皇室成员行迹、言行的内官,属于出宫必备。
辰时末,车队出城,一路向东。
昭宁趴在车窗边,双眼一瞬不瞬的望着沿途风光,格外贪恋。
其实,冬日景象没什么好看的。
但对于她来说,处处都新鲜十几年来,绝大多数时间都困囿在四面高墙之内。
在野外待时间最长那回,便是和丁岁安结伴逃亡的路上。
那时满心惊慌不安,自然没心情欣赏大好河山
路上用了三天,腊月十七日黄昏,一行人抵达叩剑关西五里的大胜县县城。
内官小喜持了太子手谕,寻上当地知县.手谕内容很简单,就是说郡主身负朝廷公务来此,命当地配合云云。
知县吓了一跳,想要觐见,却被小喜以‘郡主低调、不欲声张’为由挡了下来。
知县即刻命差人进京向太子府确认此事,一边动员城内大户连夜腾出院子接待郡主一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