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微服 面团与税级
茶馆微服 面团与税级 (第2/2页)张婶突然停下手,抹了把脸上的面粉,神情变得郑重而严肃。她走到王嫂子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妹子,林大人说了,往后税银要刻碑公示!修水渠、建学堂,每文钱花哪儿都得让咱百姓瞧得见!”她又抓起红面团,高高举起,“就像这红通通的颜色,藏不住!”
她用沾着面粉的手指在桌上抹出三道深深的印痕,权当田埂,动作干脆利落。将三个面团依次排开后,她蹲下身子,耐心地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解,脸上满是温柔。虎娃踮着脚,鼻尖几乎要碰到面团,好奇地问:“那苏老爷缴的税,能买多少糖人呀?”
“能买下整条街的糖人,还能剩好多钱!”张婶一把将红面团举过头顶,脸上带着夸张的表情,阳光穿过面团,把那抹红色照得透亮,像极了苏老爷家仓房里堆积如山的红契,“这些钱,本该用来修水渠、建学堂的!”她突然将面团重重一放,震得桌面的灰尘都跳了起来,眉头紧皱,满脸都是惋惜与愤怒,“可现在呢?全喂了他们的狼肚子!”
茶馆里一片寂静,只听见炉火中木柴爆裂的“噼啪”声。老篾匠凑到跟前,浑浊的眼睛盯着面团:“张婶,那中间这块本色面团又是啥?”
“问得好!”张婶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脸上的面粉被汗水晕开,画出几道白痕,她却毫不在意。她咧开嘴笑着,拿起面团轻轻摇晃,“这是中等人家的田,不多不少,该缴多少税,册子上都明明白白记着!”她的眼神里透着自豪,“往后啊,大伙儿翻开册子,看颜色、瞧大小,不用识字也能知道自家该缴多少税!”
“可万一有人不认账咋办?”角落里的汉子闷声闷气开口,腰间还别着把砍柴刀,眼神里满是警惕。
林宇突然拨开人群,腰间的佩刀随着动作轻响。张婶站在一旁,挺直了腰板,眼神中带着期待与信任,仿佛有了强大的后盾。“新军护税队的令牌在这儿!往后谁敢拿鞭子抽百姓,这刀可不认人!”林宇抽出半截刀刃,寒光映得众人瞳孔微缩。
面团蒸熟后,蒸笼掀开的瞬间,麦香混着菜汁的清香、红曲粉的甜香扑面而来。张婶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用沾着凉水的手快速掰开面团,动作麻利又小心。分给眼巴巴的虎娃们时,她还不忘轻轻叮嘱:“吃吧吃吧,吃进肚里就记住啦,田有大小,税有高低!”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咬了口青绿色面团,含糊不清地说:“以后俺家的田也能画小矮人,不用缴税啦!”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歪着脑袋问:“那苏老爷的大皮球,到底要缴多少税呀?”
林宇蹲下身,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用枫叶染成红色的米糕,分给孩子们:“苏老爷要缴的税,够买下你们手里的米糕,再堆成山那么高。但以前啊,他却让你们吃不饱饭。以后,这些税会变成你们的新衣裳、学堂的桌椅。”
茶馆角落里,戴着老花镜的老学究捋着胡须感慨道:“妙啊!妙啊!以物喻税,深入浅出,这可比那些生硬的税书管用多了!”他身旁的书童不小心碰倒砚台,墨汁在桌上晕开,老学究见状挥了挥手:“无妨,这墨渍倒像是给新税制做了个印记。”
林宇起身,对着茶馆里的众人一抱拳:“各位乡亲,往后这税理,定当明明白白、公公平平!有新军护税队在,定不让苏老爷那样的人再钻空子!”
“好!”张婶第一个鼓起掌来,巴掌拍得通红,脸上满是激动的泪水,“要是早这样,我男人也不用……”她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地鼓掌。
老篾匠用竹篾刀敲着板凳,发出“咚咚”的声响:“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来这一天!”
虎娃们蹦蹦跳跳地拍手,面团碎屑撒了一地。随着日头西斜,金色的阳光透过竹帘洒在茶馆里,林宇收拾好税册准备离开。
虎娃追了出来,手里攥着吃剩的面团,仰着小脸问:“大人,你还会再来吗?”
林宇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虎娃的头:“会的,等下次再来,给你们讲更多有趣的税理故事。等新税制推行开,你们都能吃饱饭,好好读书!”
虎娃开心地笑了,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小嘴,蹦蹦跳跳地跑回茶馆。林宇望着虎娃的背影,又看了看渐渐安静下来的茶馆,桌上残留的面团碎屑和孩子们的手印,仿佛是希望的印记。而张婶站在门口,望着林宇远去的方向,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生活真的要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