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阎老西:那个汤恩伯,苏长青:我来解决
第四百章 阎老西:那个汤恩伯,苏长青:我来解决 (第1/2页)“没什么意思!”苏长青摇了摇头,看起来极为随意。
对付阎老西这样的老狐狸,光来软的可不行。
好在!
苏长青并非没有准备。
“阎长官!”
“这是我与热河那边的电报往来。”
“马战山将军!”
“我想你应该知道的,马将军是个热爱国家与民族的英雄。”
“抗战,便一直处于第一线。”
“打小鬼子,向来是不含糊的。”
“豫南大旱!”
“马将军得知后,第一时间就给我发来电报,表示愿意将察哈尔、热河一带的粮食收集起来。”
“派兵护送!”
“沿着满晋铁路南下,以救济豫南省的同胞。”
苏长青看着阎老西的眼睛,试图精准捕捉阎老西的每一丝表情变化。
“马将军这个人,向来是热心肠的。”
“对待同胞,也是极为热忱的。”
“如果晋绥军不愿意放支援豫南省的粮队南下,想来马将军会不开心。”
“马将军啊!”
“小鬼子也拿他没办法,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我实在是不知道!”苏长青摊了摊手,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阎老西脸色铁青。
似乎极不开心!
毕竟做了晋西省这么多年的土皇帝,被苏长青如此威胁。
阎老西又如何受得了?
“苏将军!”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即便是个老狐狸,语气也出现了些许波动。
“这是马将军所部的兵力,以及火力配置。”
苏长青将一份文件,递给了阎老西。
这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阎老西像是被电触了一般,立刻将文件扔到了一边。
“十万?”
“马战山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的军队了?”
“还有!”
“战机八十二架!”
“坦克七十三辆!”
“大口径重炮三百八十二门,其他口径数量五百至六百门!”
“马战山的实力,什么时候这么强了?”
阎老西满脸的不相信。
苏长青可不管阎老西相不相信。
他不相信,也得相信。
“马将军积极抗日,有识之士都愿意加入他的军队抗日。”
“军队规模变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更何况,热河、察哈尔等地靠近北极熊国,得到一些补充。”
“也合乎情理!”
“或者。”
“有一些志愿者、老兵想加入马将军的麾下,也不是不行。”
“也许这个兵力规模,只是粗略的估算罢了。”
“至于武器装备,或许更强一些也是说不定的。”
“阎长官认为呢?”
阎老西的神色相当的不好看,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目前。
晋绥军的处境实在是不太好。
抗战初期,晋绥军总兵力约15万人。
晋阳会战期间,参战部队包括第19、33、34、35、61军及骑兵第1军等,共约9万人。
等到了抗战中后期:因战损和编制调整,兵力有所缩减。
忻口会战和晋阳保卫战后,晋绥军整补为58个团,另新成立10个团,总兵力约13.4万人。
但到41年,实际控制区缩小,兵力不足5万人。
全面抗战前夕,晋绥军编制内有9个炮兵团(含重炮团),另直属1个野炮营、1个重炮连,火炮总数超300门1。
晋阳城失守后,晋绥军的炮兵缩编为5个炮兵团和1个炮兵干部团,实际装备山野炮130门(含75毫米山炮96门、88毫米野炮12门、105毫米重山炮22门);库存及上报总数为163门。
在这之前,晋阳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支撑了其炮兵优势,但37年11月晋阳城失陷后,其补给能力大幅削弱。
这也导致晋绥军的实力出现了大滑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