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波纹刻进老水泥
第12章 波纹刻进老水泥 (第2/2页)调度亭的铁门锈迹斑斑,林川举着探照灯站在门口,光束扫过地面时,江临风的呼吸顿了顿——水泥地上的波纹不是随意刻的,每道纹路的间距、弧度都像用圆规量过,在中心点汇聚成漩涡。
金小霜蹲下来,用镊子夹起地缝里的铜丝,放大镜下的螺旋在灯光里泛着冷光:“和后勤楼顶天线的绕法一模一样。”
“他在造一个信号闭环。”江临风蹲下来,指尖轻轻划过水泥波纹,“把当年没传达到的正义,刻进大地。”
金小霜的激光扫描仪开始嗡鸣。
全息投影在调度亭里展开,十七个红点在华南地图上闪烁——正是积案中十七起命案的发生地。
波纹拓扑图与红点重叠的瞬间,金小霜倒抽一口凉气:“这些波纹……是地图的电路。”
江临风的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孙玉花发来的伪造广播稿。
他盯着屏幕上的字:“第十八位受害者家属已收到补偿,案件正式归档。”窗外的雨突然大了,打在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
“用90年代的调音台处理音效。”他给金小霜发消息,“频率调回周维常驻的短波段。”
两日后的监控画面里,周维的身影在凌晨三点出现。
他瘸着左脚走进调度亭,怀里抱着台老收音机——外壳是斑驳的棕褐色,旋钮上的红漆掉了一半。
江临风盯着屏幕,喉结动了动:那是李春来在台里用了十年的收音机,照片里他总把它摆在播音台前。
周维跪在水泥波纹中心,用小刀在地缝里挖了个小坑。
他把收音机放进去,从兜里掏出蜡块,打火机的光映亮他的脸——眼角有细纹,鬓角泛着白,和二十年前住院照里的青年重叠成重影。
蜡油滴在收音机上,他喃喃着:“传到了,传到了……”
突然,他抬头看向角落的摄像头。
江临风的呼吸一滞——那不是警惕的眼神,是释然的,像终于完成了某个约定。
周维从怀里掏出本烧焦的笔记本,撕下一页,凑到打火机前。
火光中,江临风看清纸上的字:“接班人,勿忘始发站。”
灰烬飘起来时,江临风按下耳麦:“收网。”
调度亭外的警灯划破夜色时,周维没有跑。
他站在水泥波纹中心,手里攥着支改装过的录音笔。
江临风接过时,指尖触到金属的凉意。
“各位听众,现在是《法治前线》时间……”李春来年轻的声音从录音笔里传出来,带着90年代特有的电流杂音,“我们承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
录音戛然而止。
江临风的手指在按键上顿住,突然想起李春来的结案报告:1998年他主动申请调离广播站,理由是“无法面对未完成的报道”。
“他以为自己在延续使命。”江临风低声说,转身时看见金小霜举着手机冲过来,屏幕上是西北监测站的消息提示,“但李春来早就放下了。”
“江队!”金小霜的声音带着颤音,“西北又收到信号,是‘红双喜’广告倒放……破译出来是‘回家’。”
江临风望着调度亭外的夜空,雨不知何时停了,云层后露出半轮月亮。
他摸出手机,通讯录停在“专家组”群组界面,拇指在发送键上悬了三秒,最终按下语音键:“明早九点,视频会议。”
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悠长,低回,像句没说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