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这是为朕做事,怎能如此吝啬!
第29章 这是为朕做事,怎能如此吝啬! (第2/2页)一石!
京畿中田一季之产也不过一石!大营将士一月军粮也不过一石!
一石省着点吃,足够一成年人吃上数月了。
少年愣住了,他身后的士卒们,也全都愣住了。
随即,人群中便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与骚动。
朱由检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可刚一拨马头,却又像想起了什么,回过头,用马鞭轻轻点了点徐应元的肩膀。
“你,亲自安排人,送到他家里去,可别让这淳朴少年招了什么祸害。”
这句话,他说得极轻,却让两名坐营官更加惶恐。
说罢,朱由检再不看任何人,双腿一夹,座下骏马长嘶一声,便朝着远处的校台飞奔而去。
“登、登、登——”
他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走上高台,在一张铺着虎皮的大椅上,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
他的目光,冷冷地注视着台下,那因为方才一石之赏,而愈发涣散混乱的军阵。
不多时,徐应元和那两位失魂落魄的坐营官,也匆匆赶到了校台之下,垂手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台上一片死寂,台下一片喧嚣。
方寸之别,如同两个世界。
良久,朱由检的脸上,突然又绽开了一丝笑容。
“算了。”他淡淡地说道,“今天不演武了,直接校射吧。”
他扭过头,看向徐应元:“如今武举的标准,是什么?”
徐应元不敢怠慢,连忙躬身答道。
“回陛下,武举分三场。”
“其一为骑射,于三十步外驰射,九箭中三者为合格。”
“其二为步射,于八十步外射靶,九箭中一者为合格。”
“前两场过了,方能考校策论。”
朱由检扬了扬眉:“哦?策论都考些什么?”
徐应元答道:“乃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等《武经七书》。”
朱由检心中了然。
考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啊。
没想到这百年前的大明朝,也是如此内卷浮夸。
如今的大明,难道缺的是夸夸其谈,上兵伐谋的大将吗?
不,缺的是能扎扎实实练兵,能守住城池的干才!
读这些书,还不如去读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去读陈规的《守城录》来得实在。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然而从萨尔浒到辽锦,从朝中朱紫到地方小吏,谁愿去做细?
何人不是指望着一朝凭风起,扶摇九万里。
也罢,凡事必有初,这初始、细微之事,就先从我开始吧。
朱由检沉吟片刻,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猛地一拍扶手,朗声道:“传朕旨意!”
台上众人,齐齐跪倒。
“今日校射,无论将官、选锋、壮丁、单粮,皆可上场!”
“不问策论,只取校射成绩”
“能达武举骑、步射双项标准者,受特赏,赏银五两!”
“能达武举标准其一者,受上赏!”
“武举标准降一等者,受中赏!”
“武举标准再降一等者,受下赏!”
“具体的赏额和降等标准,”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徐应元,“你来定,就以特赏五两为限,莫要让朕的勇士们寒了心!”
“臣等,遵旨!”
不待众人下台行礼,朱由检又幽幽地补充了一句。
“哦,对了。”
“那些冒役的,就别放上去丢人现眼了……”
那两名坐营官闻言,身子一软,几乎瘫倒在地,冷汗泠泠,只能唯唯称是。
皇帝的令旨一下,整个校场顿时像一锅烧开了的沸水,彻底炸开了锅。
布置靶场的,扛着草靶来回飞奔。
旗官们声嘶力竭地喝骂着,试图重新整顿队列。
而那些真正的士卒们,则是一个个双眼放光,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朝着校射区域涌去。
五两银子!
按如今京中物价,那是10石粮草!
能吃几个月?唉?到底能吃几个月?算不明白了!
总之,干他娘的!
朱由检握着马鞭,怔怔地看着台下这片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景象,看了一会,这才想起什么。
他回过头,将侍立在不远处的内侍马文科招了过来。
“你,立刻回宫,将高时明叫过来。”
“让他带上司礼监所有内侍,再带足了银两。”
朱由检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稍后,把今日考较出来的勇士,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朕好好的……造册!”
-----------------
给你们看一张明朝武举的图,这是第二场步射图。
明朝甚至有严格的“射礼”,就是各个品阶的官儿坐哪里,然后谁先出场,谁后出场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