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四十七章 东北大年夜

第四十七章 东北大年夜

第四十七章 东北大年夜 (第2/2页)

“哎,好,好!”刘奶奶连连点头。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就跟他说,家里都好,让他别惦记。让他……让他自己在外头,吃好点,穿暖点,别冻着。钱收到了,让他别老寄钱,自己留着花……”
  
  一一低着头,认真地记录着。那些最朴实、最牵挂的话语,从一个孩子的笔下,缓缓流淌在纸上。
  
  写完信,刘奶奶千恩万谢地走了。
  
  从那天起,一一就成了村里老人们专属的“读信人”和“写信人”。
  
  她的小小炕桌,成了连接村庄与外面世界的一座桥梁。她读过盼归的家书,写过报喜的信笺;她见过儿子寄回第一笔工资时,母亲喜悦的泪水;也见过女儿远嫁他乡后,父亲沉默的思念。
  
  每一封信,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一一在这个过程中,读懂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文章”。她读懂了什么是牵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真实含义。
  
  一天晚上,她帮我整理完药材,忽然抬头对我说:“阿爹,我以前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分别,是一件特别悲伤的事。”
  
  “那现在呢?”我含笑问她。
  
  “现在我觉得,分别之后,如果心里还装着对方,那就不算真正的分开。”她看着窗外的星空,认真地说,“就像刘奶奶和她的儿子,虽然离得很远,但他们的心,每天都在信里见面呢。”
  
  我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
  
  年关将至,雪乡的年味,在每一缕炊烟、每一声鞭炮中,变得愈发浓郁。
  
  除夕这天,孙大姐一大早就送来了她亲手包好的酸菜猪肉馅饺子,王大爷送来了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粘豆包,李木匠甚至用边角料,给一一雕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灯。我们爷俩的“关东医馆”,被乡亲们的热情,塞得满满当当。
  
  我本想简单做两个菜,和一一安静地过个年。没想到傍晚时分,孙大哥竟亲自来敲门。
  
  “江大夫,走走走,上俺家过年去!大过年的,哪能让你们爷俩冷冷清清的!”他不等我拒绝,半拉半拽地就把我们请到了他家。
  
  孙大哥家里,早已聚满了人,都是村里的一些孤寡老人和没回家的年轻人。一大桌子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红烧鲤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来,江大夫,一一,坐上座!”
  
  “不行不行,我们是客,怎么能坐主位。”我连忙推辞。
  
  “啥客不客的!到了这就都是一家人!”孙大哥把我按在座位上,“在咱东北,没那么多讲究,就图个热闹!”
  
  这顿年夜饭,吃得格外温暖。大家操着各色口音,聊着一年的收成和来年的希望,笑声和碰杯声此起彼伏。一一被几个大婶围在中间,小嘴里塞满了各种好吃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个年画上的娃娃。
  
  饭后,男人们在院子里放起了鞭炮和烟花。“大呲花”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冲天炮、二踢脚,巨大的声响和绚烂的火光,仿佛要将这深山老林里的整个夜空都点燃。
  
  孩子们提着灯笼,在雪地里追逐嬉戏。一一也提着她的兔子灯,加入了进去,笑声清脆,传出很远。
  
  按照东北的习俗,除夕夜要“守岁”。院子中央,孙大哥用木头架起了一个巨大的篝火,称之为“守岁火”。
  
  “这火得一直烧到天亮,烧得越旺,来年的日子就越红火!”他一边往里添着木柴,一边对我说。
  
  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大家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烤着火,看着雪花在火光的映照下,纷纷扬扬地落下。
  
  我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在江南,年是精致的,是园林里的一盏红灯笼,是小桥下的一艘乌篷船,是含蓄而内敛的。
  
  而在这里,年是粗犷的,是熊熊燃烧的篝火,是震耳欲聋的鞭炮,是把所有情感都放在明面上的、滚烫的豪情。
  
  一一玩累了,跑过来依偎在我身边,仰着小脸看着我。
  
  “阿爹,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我的一一。”我紧了紧她的衣服。
  
  她看着那团跳动的火焰,轻声说:“阿爹,你说得对,这里的人,心里都烧着一团火。你看,他们把心里的火,都点到天上了。”
  
  我笑了。是啊,这“守岁火”,守的不仅是岁月,更是这片黑土地上,人们心中那份生生不息的、对生活最炽热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