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咸鱼社恐,天降“监工”
第65章咸鱼社恐,天降“监工” (第1/2页)云州城的水泥路修好后,江书晚的咸鱼之魂再度熊熊燃烧。
基建大业已上正轨,每日有周子墨和李勇盯着,压根不用她操心。她唯一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州牧府里,思考怎么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
云州地处南境,气候湿冷,尤其是入了冬,那股子阴寒仿佛能钻进骨头缝里。江书晚裹着厚厚的狐裘,手里捧着汤婆子,还是觉得浑身不得劲。
她想吃火锅了。
是那种红油滚滚,花椒麻香,能把五脏六腑都烫得熨帖的火锅。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
“我,江书晚,云州州牧,连个火锅都吃不上,这合理吗?”她对着铜镜里的自己,一脸悲愤地自言自语。
不合理。
于是,半个月后,云州城最繁华的南大街上,一家名为“暖心阁”的铺子敲锣打鼓地开业了。
铺子不大,但装修得极有格调。门口挂着江书晚亲笔题写的招牌,里面是统一的方桌长凳,每张桌子中间都挖了个洞,嵌着一只小巧的红泥炭炉。
开业当天,免费试吃。
那股子霸道又浓郁的麻辣香气,混着牛油的醇厚,几乎笼罩了半个云州城。百姓们何曾闻过这种味道,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口水直流。
鲜切的羊肉片在滚沸的红汤里七上八下,裹着一层亮晶晶的红油,蘸上蒜泥香油碟,送入口中。
那一瞬间,仿佛有一团火在舌尖炸开,辛辣、滚烫、鲜美,瞬间驱散了所有寒气。
“暖心阁”一炮而红。
江书晚为了方便管理,更是推出了标准化的火锅底料包。一块块凝固的牛油底料用油纸包好,顾客可以买回家自己煮,味道和店里一模一样。
她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搬张躺椅,躲在柜台后面,翘着二郎腿,一边听着外面热闹的喧嚣,一边美滋滋地数着铜板。
这才是人生啊!
当萧景琰策马进入云州城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城门巍峨,街道宽阔平整,两侧是青灰色的坚固房屋,百姓们脸上带着安居乐业的笑意,丝毫没有奏报中所写的“水深火热”。
空气中飘荡着一股他从未闻过的、极具侵略性的香味。
他顺着香味,找到了那家挤满了人的“暖心阁”。
然后,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窝在柜台后面,正把一串铜钱数得眉开眼笑的女人。
江书晚。
她穿着一身柔软的家常便服,头发松松地挽着,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边,那双平日里总带着惊恐的凤眼,此刻因为满足而微微眯起,像一只偷吃到鱼干的猫。
萧景琰的心口莫名一窒。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份锅底。
当那红亮的汤汁在面前翻滚,辛辣的蒸汽扑面而来时,他常年紧绷的神经,竟有了一瞬间的松弛。
他夹起一片肉,学着旁人的样子涮熟,送入口中。
一股热流从喉咙瞬间涌入胃里,四肢百骸都暖了起来。在边关的苦寒冬夜里,这种感觉是所有士兵都梦寐以求的。
这绝不仅仅是美食。
萧景琰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份用油纸包着的底料包上,瞳孔猛地收缩。
标准、便携、能快速补充热量、更能极大提振士气。
这哪里是什么火锅底料,这分明是完美的“军用口粮”!
他瞬间明白了。
什么开店挣钱,都是障眼法!她是在用这种最不起眼的方式,为大宋的军队,研发足以改变战局的新式军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