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啊
第22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啊 (第1/2页)当尉迟敬德等将领谈论及派三卫大军增援安西都护府,与驻守于当地的薛万彻、那史那杜尔等大军如何配合作战,李承乾便连插话都做不到了。
不论是之前的大唐太子,还是现在的“李承乾”,对于西域之地的了解实在是太贫乏了。
合两世之人的见识,也只知道西域利益极大,关系到胡商与中原之地的商旅贸易,而现在大唐虽占优势,却还是受到吐蕃以及薛延陀部的威胁。
单凭这点儿见识,李承乾自然没资格在三位皆曾征战于西域的老将军面前卖弄。
反正他们如何定计,便以自己行军大都督与太子的名义发布教令。
不过,李承乾百无聊赖,也算听到了不少的军中消息。
从地图上看,安西都护府,距离长安腹地,足有两千里之遥,哪怕以大唐之强盛,也显得有些鞭长莫及,反而时刻受到吐蕃和薛延陀部的威胁。
也就是回纥在西域实力强悍,而且还勉强算是大唐的盟友,可以策应一二。
实际上,大唐在年前设立安西都护府却是有十足的底气!
而这些底气,则完全来自于大唐将士们傲人的战绩。
侯君集屡破吐谷浑,把曾经称雄一方的强悍势力打得几乎灭族。
龟兹与高昌,皆曾为西域之大国,李勣领兵伐灭之尚有余力大破薛延陀部。
依然存活于西域的部族与小国,哪里还敢违逆大唐都护府的军令?
大唐在西域不过屯兵两万,但其仆从大军,却不下七八万。
难怪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余万的薛延陀部,从来没有在大唐军手上讨到过便宜。
这些历史对于李承乾来说并不算陌生,不过听到亲临其战的几位老将谈论起当年之战,讨论起两千里之外,西域诸国对大唐俯首贴耳,李承乾的心中,竟不免生出了几分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承乾以手指敲击桌案,口中直接把脑中闪过的诗句吟出。
他自穿越以来,事事皆以“自保”为先,但那并不代表着自己的性格就是软弱的龟蛋!
身为男儿,哪个不曾畅想过像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在大唐这片最有历史浪漫气息的年代,策马疆场,征服四夷,令诸雄俯首?
李承乾只是没得选择而已。
穿越之初,他便处在历史上最绝望的时刻,面对的“对手”,更是六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不论用兵还是政斗,天下皆无敌手的李世民!
他不事事先求自保,随时都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不但毫无出息地在废黜囚禁之地憋闷而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便宜了李泰,便是落到李治手中。
现在,他亲耳听到几位传说中的名将诉说起了大唐在西域的经营,大唐屡屡挫败蛮夷的伟绩,而且这一切,还是在自己穿越之后的“便宜老子”李二凤的统御之下完成的。
哪怕李承乾现在对这个便宜老子只存有忌惮之情,几乎没什么父子亲情,心中还是顿生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
“好诗呀!咱老程向来看不上那些咬文嚼字的书生,更不喜他们那些狗屁不通的诗词,但是殿下这诗,够直白够味道!连咱老程也听得出来,真是好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