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准考证
第八章 准考证 (第1/2页)晨光把知青点的茅草屋顶染成金红色,许成军正蹲在灶台前烙玉米饼。
铁锅“滋啦”响着,混着赵刚的呼噜声。
许成军无奈的笑了笑,早已经把这当成是知青点的起床号~
...
“成军,帮俺看看这介绍信漏了啥不?”
钱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声音有点紧。
这没啥,再过六天就是高考,谁19岁高考不紧张?
“公社公章盖了?县文教局的骑缝章呢?”许成军翻了个饼。
“都盖了都盖了!”
钱明把介绍信递过来,指尖特别指了下“准予赴蚌埠参加高考”几个字。
“昨天跑了三趟公社,文书说知青高考得额外附‘户籍滞留证明’,俺找队长补了,你看——”
纸上贴着张巴掌大的纸条,盖着“许家屯生产大队”的红章,墨迹还透着新鲜。
许成军扫了眼日期,6月29日,正好卡在最后期限。
重开高考前几年,考试条件虽然宽松,但是这年代,户籍证明、学籍证明是纸质,又相对后世管理混乱,漏过任何一个章都可能被卡在考场外。
“去蚌埠坐啥车?”他把烙好的玉米饼塞进布包,油纸被烫得“滋滋”响。
“赵刚说早班车五点半发车,到蚌埠得俩钟头。明天一早就走。”
钱明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铁皮饭盒,里面是切得细碎的萝卜干,“俺娘托人捎的,说让咱俩路上就着饼吃,咱一人一半。”
许成军摸出块玉米饼递给他:“尝尝,多放了把芝麻。”
“你真不试试?”
钱明嘴里塞着饼,含糊不清地问。
“虽说只剩六天,临时抱佛脚总比不抱强。”
许成军往布包里塞着推荐表,忽然笑了:“这还考啥,来不及了!”
“再说。”他瞥了眼钱明手里的《英语九百句》,封皮都磨掉了,“我之前也压根没打算考。”
不等着钱明说啥,一句话堵住了他的嘴。
“那也赶不上了。”
“工农兵推荐这路子,材料早就递上去了,走高考怕是两头空了。”
钱明没再劝。
“这是俺哥从部队寄的钢笔,铱金尖的,写推荐表好用。”
布包里的钢笔还带着体温,笔帽上刻着“为人民服务”,笔杆被摩挲得发亮。
-----------------
知青点的木门“吱呀”开了,赵刚扛着锄头进来,裤脚沾着露水,手里还攥着个刚从地里摘的黄瓜。
“钱明,你娘让你去拿鸡蛋!说煮了十个,路上吃!”
他瞥见许成军的布包,“成军也走?”
“他去县城办手续。”
钱明往帆布包里塞着《高中数学》,书页边缘卷得翘边,“俺去蚌埠。”
“正好,俺跟队长请假了,送你俩去公社车站。”
赵刚往嘴里塞着玉米饼,含糊不清地说,“昨天李二娃说,蚌埠车站有倒卖电子表的,你可别学他瞎搞。”
“那小子前天想用两斤粮票换一块,票花了,表也没见着。被队长发现罚去看仓库,此刻怕是还在账本上画‘正’字赎罪呢。”
许成军忍不住笑了。
李二娃那点小聪明总用不到正地方,却也透着股底层生存的机灵劲儿。
-----------------
往公社走的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