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二三杂事
第十九章 二三杂事 (第2/2页)娘的咳嗽入秋该好些了吧?杏花娘给的枇杷叶我晾在许家屯大队窗台上,干得透透的,带回给您煮水喝。上次信里说晓梅学徒期满,厂里可有考高考的名额?这边书店新到了高中课本,我挑了本数学给她捎着,她有中专的学历,终归是,趁年轻考个大学要好些。
大哥在部队上返乡探亲的事定了吗?兴许我此次回家能赶上大哥探亲。
改稿会已毕,下月初要参加省里的青年创作会,到时候估摸还得在合肥盘桓十来天。等这边事了,我就回家看看。许老实说新麦入仓了,仓顶的茅草该换了,我回去搭把手。钱老师家的儿子,钱明现在应该在蚌埠二中的考场上,他想考北外。
对了,合肥的糖糕做得地道,带两斤给小妹解馋,再给爹您捎瓶散装酒,是这边酒厂新出的,据说不上头。
夜深了,不多写。盼家里都好。
成军敬上”
写信的时候犹豫了下,终究没将推荐上复旦的事写上。
许父最爱说的是,“事不定,常莫言”。
等定了再说吧,他们应该会很吃惊吧!尤其是大哥。
写完把信纸折成四四方方的小块,塞进印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封。
窗外的蝉鸣稀了,远处传来火车进站的汽笛。
许成军对着信封呵了口气,仿佛这样能让字迹干得快些。
这年代车马很慢、邮件很忙。
明天一早就去邮电所寄。
信走平邮,十来来也该到了。
他想象着爹戴着老花镜读信的模样,娘定要把那三颗枣分给晓梅两颗...
-----------------
蚌埠二中的考场里,钱明盯着英语试卷上的“production”犯愣。
监考老师的皮鞋声从过道传来,他忽然想起许成军教的土办法:“pro-‘扑肉’,duc-‘豆角’,tion-‘神’——扑肉豆角有神,不就是‘生产’嘛!”
嘴角刚翘起来,赶紧用手背按住,假装揉眼睛。
英语作文题是“我的生产队”,要求用50个词描述。
他提笔就写:“Wegrowwheatandcorn.Everyoneworkshard.Thenewwaymakesmorefood.Wearehappy.”
心里直乐。
管它对不对,总算把“新办法多打粮”说清楚了。
交卷时,他瞥见前排女生的英语作文写得稀稀拉拉,还嘟囔着“真难”。
心里算是踏实,考试虽有波折,但大体顺利。
数学考到一道选择题时,钱明的笔尖顿了顿。
题目密密麻麻写了三行:“生产队要给麦田喷洒农药,现有浓度20%的药液30斤,需加清水稀释成浓度5%的药液。若每亩麦田需喷洒稀释后药液8斤,问这些药液可喷洒多少亩?”
他在草稿纸左下角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喷雾器,旁边列着算式:“设需加清水x斤,20%×30=5%×(30+x),x=90。总药液120斤,120÷8=15亩。”
算完盯着“15亩”三个字,突然在旁边画了个小问号:“咱队的喷雾器总漏药,实际能喷12亩就不错了。”
当然,也别觉得简单,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
数学考试就是这么个光景。
也是能羡煞了21世纪正在为高考数学挠头的孩子们。
别羡慕孩子,你要生在这个时代可能不用学习!
别开始笑!
你得种地~
...
走出考场,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他心里想着,也不知道成军稿子怎么样了。
远处传来卖冰棍的吆喝,摸出五分钱买了根绿豆冰。
盘算着:要是真能去BJ,第一件事就去天安门广场,看看“能照见人影的石板路”。
冰棒纸被风吹得飘起来,往火车站的方向飞。
1979年的秋天,好像什么都在飞。
纸蝴蝶,考卷上的字,还有年轻人心里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