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国际贸易
第23章 国际贸易 (第2/2页)6月20日,第一批外贸产品整装待发。码头上,工人们正将印着"红星"商标的木箱装船。赵厂长看着清单直咽口水:"五万个打火机,十万个塑料盆,两万把镰刀...这得换回多少石油啊!"
陈樾却盯着另一艘船——那是前往东南亚的货轮,满载着改良农具。"等这批橡胶运回来,我们的轮胎厂就能开工了..."
七月盛夏,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东南亚的橡胶到港,接着是毛熊的石油专列驶入边境。更让人振奋的是,用东南亚粮食换来的第二批毛熊石油也顺利成交。
在新建的战略储备仓库里,陈樾看着巨大的储油罐被注满,终于长舒一口气。保管员老张乐得合不拢嘴:"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多油了!够咱们厂用上三年!"
7月中旬,陈樾突然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即将到来的国庆献礼设计新产品。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三天三夜,终于拿出一款会发光的塑料玩具坦克。
"这..."赵厂长看着样品目瞪口呆,"里面装电池了?"
"荧光粉。"陈樾神秘一笑,"白天吸光,晚上发光。毛熊的孩子肯定喜欢..."
果然,样品刚送到外贸部,就收到了毛熊方面加急订单——十万个!要求一个月内交货。
7月25日,全国工业化会议在京召开。陈樾的设计图纸被复制成上百份,发往全国各地。轻工局王局长在大会上宣布:"要在半年内建成二十个打火机厂,三十个塑料制品厂..."
散会时,李处长悄悄拉住陈樾:"毛熊那边想加订十万个打火机,还要新型玩具...你看?"
"再加一条生产线!"陈樾毫不犹豫地说,"不过得让他们用石油设备来换!"
回到兵工厂,陈樾立即着手扩建生产线。他创造性地提出"母厂带子厂"的模式——由兵工厂总厂提供核心部件,各地分厂负责组装。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快速扩大了产能。
八月初,当第一批由分厂组装的塑料盆运抵港口时,连见多识广的码头工人都惊呆了:"这么多盆...得洗多少衣服啊!"
而此刻的陈樾,已经带着技术团队转战新的战场——研发以橡胶为原料的军用产品。有了稳定的橡胶供应,兵工厂终于可以生产防毒面具、轮胎等急需物资了。
"这个防毒面具的滤罐..."陈樾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要用三层不同密度的橡胶..."
与此同时,石化厂二期工程也顺利投产。看着炼油塔冒出的滚滚白烟,陈樾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句话: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现在,兔子终于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
8月15日,一个意外的喜讯传来——毛熊同意用一套完整的石油钻探设备换取五百万个打火机。陈樾听到消息时,正在玩具厂检查生产进度。
"五百万个..."他喃喃自语,随即露出笑容,"通知所有分厂,三班倒!"
当晚,陈樾站在新建的石化厂高塔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厂区。打火机厂的机器声、玩具厂的笑声、农具厂的锻打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工业交响乐。
"系统,计算当前石油储备。"陈樾在脑海中下令。
【战略储备:满足6个月需求】
【工业消耗:可持续供应】
【军事储备:达到战备标准...】
陈樾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嘴角微微上扬。有了这些黑色黄金,即将到来的寒冬,或许不会那么难熬了。而在码头上,又一艘满载塑料玩具的货轮正鸣笛启航,向着遥远的北方驶去...
与此同时,在南方某港口,一群工人正忙着卸下从东南亚运来的橡胶。这些散发着特殊气味的褐色块状物,将被送往新建的橡胶制品厂,变成防毒面具、轮胎、密封件...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无声的准备。
而在兵工厂的档案室里,一份标着"绝密"的报告正在封存。报告显示:通过三个月的国际贸易,兔子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同时获得了发展橡胶工业的关键原料。这一切,都源于那个五月初的清晨,一台趴窝的"山猫"运兵车,和一个灵光乍现的贸易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