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战场无线指挥平台
第38章 战场无线指挥平台 (第1/2页)1950年9月2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陈樾就站在刚建成的"天通信号塔"下,伸手抚摸着这个伪装成松树的大家伙。露水打湿了他的袖口,他却浑然不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树干上精心设计的"树皮"——那其实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信号发射面板。
"要是每个连队都能随时和指挥部通话..."陈樾突然转身,差点撞翻小张手里端着的粥碗,"小张!快去把无线电分厂的人都叫来!马上!"
半小时后,老周带着十几个技术骨干挤满了陈樾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巨大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信号塔的覆盖范围,红蓝箭头交错纵横。
"同志们,咱们的信号塔现在只能用来指挥无人机,太浪费了!"陈樾激动地拍着桌子,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我想搞个战场指挥平台,让每个连队都能随时和指挥部联系!就像...就像蜘蛛网一样,指挥部是蜘蛛,各部队就是网上的节点!"
老周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煤油灯的光:"陈总工,这想法是好,可咱们哪有那么多电台?就算有,背着几十斤的设备打仗也不现实啊..."
"所以要做个轻便的!"陈樾从抽屉里掏出一叠草图,纸张上还带着新鲜的墨迹,"我管它叫'红星步话机',总重不超过10公斤,能拆成三个模块背着走!"他边说边比划着,"电池模块、收发模块、天线模块,每个战士背一个,需要时一分钟就能组装好!"
技术员小李凑过来看图纸,鼻子都快贴到纸上了:"这电源设计...用干电池?那不得经常换?咱们前线补给可不容易..."
陈樾神秘一笑,从兜里掏出两节一号电池:"两节就能用八小时。更重要的是——"他指着图纸上那个火柴盒大小的加密模块,"每次开机要输密码,十分钟自动断联重验。输错三次..."他做了个爆炸的手势,"里面的关键元件直接烧毁!"
"嚯!"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老周突然想到什么,眉头皱成了"川"字:"那指挥部那边?总不能一个连队配一个接线员吧?"
"总控台可以同时接100个电报请求,5个语音通话。"陈樾翻到另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个布满旋钮和指示灯的铁柜子,"咱们的信号塔覆盖范围内,所有部队都能实时上报敌情!指挥部可以像看地图一样掌握整个战场态势!"
三天后的深夜,第一台"红星步话机"样机终于摆上了工作台。这个铁皮盒子被漆成军绿色,正面镶着颗红五星,侧面是可折叠的天线,看起来活像个铁饭盒。陈樾顶着两个黑眼圈,亲自演示组装过程:"看,电池模块、收发模块、天线模块,三个部分用这种卡扣连接——"
"咔嗒"一声响,组装完成的步话机还不到小张的背包大。陈樾按下电源键,步话机发出"滴滴"的启动音,一个机械女声响起:"请输入开机密码。"
"天王盖地虎。"陈樾对着麦克风说道。
"密码正确,已连接指挥部。"步话机里传来模拟指挥部的应答声。围观的工人们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忍不住鼓起掌来。
"神了!真能对话!""这比背着电台轻便多了!咱们侦察连可算能解放肩膀了!""陈总工,这玩意儿能传多远?下大雨会不会受影响?"
陈樾正要回答,孙团长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军装下摆还沾着泥点子:"老陈!无人机测试准备好了,你那个什么步话机..."话没说完就看见了桌上的设备,眼睛顿时瞪得像铜铃,"嚯!这就是你说的新玩具?看着跟个铁饭盒似的!"
9月24日的山谷里,晨雾还未散尽,一场特殊的演习就已经展开。三十名战士背着新配发的"红星步话机",像撒豆子一样分散在方圆五公里内的树林、山坡、河滩上。指挥部帐篷里,陈樾和孙团长盯着总控台上闪烁的指示灯,十几个通讯兵严阵以待。
"开始测试!"孙团长一声令下,通讯员立即按下总控台上的红色按钮。
霎时间,步话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报告声:"一连报告,发现敌军机枪阵地,坐标Alpha-7,Over。""二连请求炮火支援,坐标BravO-3,Over。""三连遭遇伏击,需要医疗队!重复,需要医疗队!Over。"
总控台的通讯兵们飞快地记录着信息,同时将指挥部的指令传回各连队。陈樾注意到有个战士连续两次输错密码,第三次时,步话机突然"啪"的一声轻响,冒出一缕青烟——自毁装置启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