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邱小姐出嫁
第93章 邱小姐出嫁 (第1/2页)1962年12月7日凌晨3时27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戈壁滩上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发出凄厉的呼啸声。陈樾裹紧已经洗得发白的军大衣,站在半地下观测点的水泥台阶上。他嘴里呼出的白气在防寒面罩内侧结了一层薄霜,不得不时不时用手套擦拭。远处,代号"东风"的导弹发射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泛着冷光,弹体上凝结的露珠反射着微弱的光芒,像撒了一把碎钻。
"陈工,喝口热茶暖暖身子。"一个脸颊冻得通红的技术员小跑过来,递来一个掉漆的搪瓷缸。缸壁上还留着几道茶渍,像是记录着主人熬夜的次数。陈樾接过茶缸时,两人的手套都沾满了沙尘,在搪瓷缸上留下几道灰扑扑的指印。
"各单元最后检查完毕!重复,各单元最后检查完毕!"对讲机里传来沙哑的报告声,电流杂音中夹杂着呼呼的风声。陈樾注意到技术员的手指在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紧张。这个年轻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他正在参与一个将载入史册的时刻。
陈樾看了看腕表——5点30分。这块苏联制造的机械表是他在莫斯科留学时买的,表盘已经有些发黄,但走时依然精准。距离预定发射时间还有四个半小时。他转身走向中央控制室,靴子踩在结霜的沙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气透过靴底传来。
中央控制室里,钱学深教授正在和几位工程师低声讨论。他们围着铺满图纸的木桌,煤油灯的光亮在每个人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钱教授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计算结果,镜架的一边用胶布缠着——这是上周搬运设备时不慎摔坏的。
"钱教授,气象组的最新报告。"陈樾递上一份文件,纸张在传递过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高空风速有所下降,但仍在临界值附近波动。建议再等等。"
钱学深推了推眼镜,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教师而非顶尖科学家。他的棉袄袖口已经磨得发亮,左手无名指上还留着长期握笔留下的茧子。"再等等。"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邱小姐的'嫁妆'必须万无一失。让三号观测站再确认一次风向数据。"
陈樾点点头,目光扫过控制室。墙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室内只有零上五度,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正搓着手取暖,他们的军装看起来都大了一号——这是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体重急剧下降的结果。角落里,一台老式电报机滴滴答答地响着,报务员的手指冻得发红,却依然准确地记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监测站数据。
上午9点45分,发射进入最后倒计时。
陈樾站在观测窗前,防弹玻璃上结着一层薄霜。他用手套擦了擦,透过玻璃看向远处的发射架。阳光照在银白色的弹体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控制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电子仪器发出的嗡嗡声和倒计时器的滴答声。某个角落里,有人不小心碰倒了茶杯,清脆的碎裂声引得所有人都转过头来。
"十分钟准备!"广播里传来指令,声音因为紧张而略显尖锐。陈樾注意到控制台前的操作员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背,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钱学深走到主控台前,他的背影在巨大的仪表盘映衬下显得格外瘦小。陈樾注意到,这位科学家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出于恐惧,而是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导致的生理性颤抖。钱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轻轻擦拭着发射按钮周围的灰尘,动作温柔得像在擦拭一件珍贵的瓷器。
"五分钟准备!"
技术员们各就各位,有人开始小声报出各项参数:"燃料压力正常...制导系统就绪...遥测信号良好..."这些声音在寂静的控制室里显得格外清晰。陈樾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了他的肺部。他想起三个月前在501厂秘密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组装这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的情景。那时正值盛夏,车间里热得像蒸笼,工人们光着膀子干活,汗水滴在精密仪器上立刻被擦干。一位老师傅中暑晕倒,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问"那个密封圈装好了没有"。
"一分钟准备!"
钱学深的手放在了红色发射按钮上。控制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陈樾下意识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注意到墙上时钟的秒针似乎走得比平时慢,每一秒都被拉得无限长。
"十、九、八..."
倒计时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回荡,通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基地。远处岗哨里的哨兵们不约而同地转向发射架方向,有人下意识地摘下了帽子。
"七、六、五..."
几只被惊起的沙狐仓皇逃窜,在沙地上留下一串细小的脚印。基地厨房里,炊事班长停下了切菜的动作,菜刀悬在半空;医务室里,护士手中的针管微微颤抖;通讯室里,所有报务员都摘下了耳机。
"四、三、二..."
钱学深深吸一口气,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手指悬在按钮上方,像是在等待一个神圣的时刻。
"一,发射!"
他的手指稳稳按下按钮。
刹那间,大地震颤。导弹尾部喷出炽热的火焰,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巨大的轰鸣声震得观测窗的玻璃嗡嗡作响,陈樾感到胸腔都在共振。东风导弹缓缓升空,拖着长长的尾焰,像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控制室里的灯光忽明忽暗,有人不自觉地捂住了耳朵。
"一级分离正常!"
"遥测信号接收良好!"
"速度达到预定值!"
控制室里爆发出第一阵欢呼,但很快又归于平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陈樾紧盯着雷达屏幕。代表导弹的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东移动,很快就要飞出陆基雷达的监测范围。接下来,就要靠事先部署在太平洋上的监测船接力跟踪了。
"泰山号报告,目标进入预定轨道!"
"花轿状态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