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科研加速
第151章 科研加速 (第2/2页)最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501农机厂。表面上看,这个生产拖拉机的老厂区依然机器轰鸣,但地下三层的秘密车间里,毛熊来的"农机专家"们正在调试奇怪的设备。"这不是普通的激光焊接机,"总工程师老李对保卫科长说,"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用来加工钛合金机翼的。"他指了指天花板上新装的通风管道:"以后听到怪声别紧张,那是在测试航空发动机。"
8月12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四九城军事博物馆悄然开幕。没有剪彩仪式,没有媒体报道,但每个参观者都要经过三道安检。展台上,一块巴掌大的芯片在防弹玻璃下静静发光,旁边的标签写着"800nm制程CPU,运算速度5MHZ"。来自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的王研究员盯着展品看了足足十分钟,突然对同伴说:"咱们的巡航导弹,终于能装得上计算机了。"
秋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历史性时刻。新型长征火箭的尾焰比往常蓝得多,控制室里,兔子毛熊专家混坐在一起,有人拿着俄汉词典,有人直接在纸上画示意图。"燃烧室压力提升20%!"监测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变调。电视直播镜头外,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偷偷碰了碰伏特加酒杯——一个是毛熊时期参与过能源号火箭设计的弗拉基米尔,另一个是当年留鹰酱的钱学深。
10月召开的全国科技表彰大会上,有个特殊方阵格外显眼——三百多名毛熊专家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左侧区域,他们中不少人还穿着从祖国带来的旧西装,但胸前都别着崭新的兔子友谊勋章。当主持人宣布"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时,这些老专家起立鼓掌的时间比兔子同事还要长。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发生在中关村电子市场。毛熊半导体专家米哈伊尔发现地摊上在卖盗版WindOWS3.0光盘时,当场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我们在莫斯科要用半年工资买正版!"小贩讪笑着递上张软盘:"要不您试试这个?金山WPS,自带俄语输入法!"
年底的国防科工委总结会上,统计数字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全年共完成重大科研突破327项,其中60项已实现民用转化。主持会议的聂将军特意让炊事班准备了俄式红菜汤,举杯时他特意改用生硬的俄语:"为了兔子毛熊...不,中俄友谊!"台下有个毛熊老专家突然哽咽:"达瓦里希,是'同志'..."
除夕夜的清华大学专家楼,列别杰夫教授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烟花。他的兔子学生悄悄在门口放了盘饺子,旁边是份最新出版的《航天器轨道力学》。老人翻开扉页,看到编委会名单上自己的中文名字时,突然想起半年前离开基辅那天,邻居老太太塞给他的那包向日葵种子。"该种在哪儿呢..."他摩挲着书页,窗外的雪地上,几个兔子孩子正在堆雪人,给雪人戴上了纸做的宇航员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