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球茎
第104章 球茎 (第2/2页)那个充满了婚纱和未来的、遥远而又美丽的幻想,像一束足以驱散所有黑暗和迷茫的温暖而又坚定的光,照亮了他那条一直以来都充满了泥泞和荆棘的、看不到尽头的人生之路。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无所不能了。
而事实也似乎正在,印证着他这种,充满了“中二”气息的错觉。
期末考试的成绩,像一颗惊雷在那个蝉鸣聒噪的沉闷的午后,彻底地引爆了整个高二年级的公告栏。
吴桐,那个一直以来都缩在教室最角落的、成绩常年徘徊在中下游的、毫不起眼的透明人。
他的名字,像一匹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杀出来的黑马,以一种堪称是火箭发射的恐怖的姿态,从那张密密麻麻的成绩单的后半段,一路地向上向上,再向上!
——年级排名,提升两百名!
当那个,一直对他爱答不理的班主任,在讲台上,用一种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的眼神,念出他这个“奇迹”般的成绩,并且,还破天荒地对他,露出了一个充满了“孺子可教”的赞许的微笑时。
吴桐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默默地在台下,练习了无数遍的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小演员,终于在最盛大的舞台上,迎来了那束,独属于他的迟到了太久的聚光灯。
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因为成绩的进步而欢呼雀跃。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个属于他的角落里。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平静的表情。
但是,他那颗正在他胸腔里疯狂地、剧烈地、充满了喜悦和骄傲地擂动着的心,却只有一个念头。
他要回家。
他要,立刻马上,就回到那个有她存在的地方。
——他要将这个,他用尽了所有的努力,才换来的好消息,第一个告诉那个,他唯一的也是最棒的……“老师”。
在班主任将那些,关于暑假安全和补课安排的陈词滥调,都念完之后。
吴桐像一只,终于挣脱了牢笼的鸟儿,抓起那个书包,第一个地就冲出了那间,充满了粉笔灰和离别愁绪的教室。
他用一种他这辈子,从未有过的轻快的、几乎要飞起来的步伐,奔跑在那条他走了无数遍的熟悉的回家路上。
夏日的阳光,透过路边那茂密的香樟树的叶缝,像一片片破碎的金子,斑驳地洒落在他那张,因为喜悦而神采飞扬的年轻的脸上。
就在他快要跑到自己家那栋,破旧的居民楼下时。
一个,熟悉而又慈祥的声音,叫住了他。
“小桐啊!放学啦?”
吴桐停下脚步转过头,就看见了那个,正端着一个豁了口的小瓷盆,笑眯眯地看着他的张奶奶。
“张奶奶好。”吴桐礼貌地,对着她,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干净的笑容。
“哎哟!你看我这老婆子!”张奶奶一拍自己的大腿,用一种,充满了惊喜和赞叹的语气,对着吴桐夸奖了起来,“……我刚才啊,在楼下纳凉的时候,就听你们家楼上的王阿姨说了!说你这次期末考试,考得可好啦!一下子就进步了几百名呢!哎哟喂!真是了不得!我就知道!你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肯定是能考上,那个……那个什么,最好的大学的!”
吴桐被她这充满了“邻里热情”的、毫不吝啬的夸奖,给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的头。
“没有啦,张奶奶,我……我只是,运气好而已。”
“什么运气好啊!这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奶奶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像一朵盛开的老菊花,“……来来来!奶奶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个,我们楼里的大才子!”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里那个,豁了口的小瓷盆,像献宝一样递到了吴桐的面前。
吴桐低头一看,就看见盆子里,装着满满一盆,湿润的黑色的泥土。
而在那泥土的中央,还静静地,躺着一颗,圆滚滚的像一颗大蒜头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
球茎。
“这个啊,”张奶奶用一种,充满了神秘的语气,指着那颗球茎说道,“……是我上个星期,去我乡下亲戚家的时候,他送给我的!说是啊,一种,特别特别漂亮的、从外国传过来的花!叫……叫什么来着……哦!对!叫‘风信子’!”
“他说啊这种花,特别好养活!只要,给它浇浇水晒晒太阳,它自己,就能开出,一大串又香又漂亮的花来!”
“诺!这个,就送给你啦!就当是,奶奶祝贺你,考了个好成绩的‘奖品’!”张奶奶不由分说地就将那个,沉甸甸的瓷盆,塞进了吴桐的手里,“……你拿回去!就放在你家那阳台上!每天,记得给它浇点水!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它啊,肯定就能开花了!”
吴桐抱着那个,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张奶奶手心温度的瓷盆,感觉自己的心里,又被一种,温暖的酸酸涨涨的情绪,给彻底地,填满了。
他看着那颗,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充满了生命力的圆滚滚的花球。
他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就浮现出了,另一张,充满了绝美的独一无二的脸。
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就向上高高地扬了起来。
“那,张奶奶,”他用一种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语气,轻轻地问道,“……您知道,它……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吗?”
张奶奶眯着眼睛仔细地端详了一下那颗,光溜溜的球茎,然后摇了摇头,用一种,充满了“开盲盒”的期待的语气,笑着说道。
“这个啊,奶奶也说不准呢!”
“可能,是像天空一样,蓝色的。”
“也可能,是像晚霞一样,粉色的。”
“还可能,是像雪花一样,白色的。”
“谁知道呢?”她拍了拍吴桐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
“等到,它开花的那一天。”
“你不就,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