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4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2/2页)工部侍郎紧随其后,禀陈永定河大堤的修缮进度,言辞恳切地请求增拨银两。
礼部的一位官员则为即将到来的祭天大典,不厌其烦地请示着各种繁琐的仪节,从祭品的种类到皇帝所穿冠冕的样式,事无巨细。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正常得近乎虚假。
朱由检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偶尔会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含糊的“嗯”,或者不咸不淡地吐出两个字:“准奏。”
他的表现完美地符合了一个被大太监魏忠贤蒙蔽,又对繁琐朝政不甚了了的新手皇帝应该具备的所有特征。
他知道,殿下的那些人正在观察他,尤其是东林党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或隐晦或锐利的目光,像无数根看不见的探针,从四面八方刺向自己,试图要探查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朱由检的心中一片冷寂,犹如万年不化的冰川。
“陛下。”
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如同金石相击,骤然打破了大殿上沉闷的议程。
来了。
朱由检的眼皮微微抬了抬,心中却波澜不惊,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
他看到周延儒从队列中昂然走出,手持一道洁白的玉笏,身姿笔挺,面容肃穆,整个人仿佛都在散发着一种清正刚直的光芒。
“臣,礼部右侍郎周延儒,有本启奏。”
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异常清晰,掷地有声地传遍了皇极殿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正在议事的官员都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大殿之内,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朱由检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了敲龙椅的扶手,那是一种无声的示意,让他继续。
周延儒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
“臣近日察闻,京师内外兵马调动频繁。西山新军有整编制开拔之迹,其行踪诡秘,未见兵部行文。更有甚者,厂卫缇骑近来往来不绝,时常夜入民宅,锁拿商贾,虽未酿成大事,然其行径与盗匪无异,鬼祟异常!”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被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了无形的巨大涟漪。
殿下的官员们开始骚动,窃窃私语声如蜂群般嗡嗡作响。
许多人其实早已察觉到了这些异动,只是无人敢像周延儒这样当着满朝文武、当着皇帝的面,如此直白地捅破这层窗户纸。
周延儒对周围的骚动充耳不闻,他的目光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穿过大殿的重重空间,直直刺向龙椅上那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少年天子。
“《大明律》明文有载,凡京师兵马,非有兵部勘合,不得擅自调动一兵一卒!此乃太祖高皇帝亲定之法,是为我朝定国安邦之基石!”
“厂卫之设,本为拱卫君上、探查奸佞。然天启年间阉党乱政,厂卫爪牙横行无忌,荼毒天下,其祸之烈,殷鉴不远!此痛,天下臣民未敢忘却!”
“如今,陛下新登大宝,正当廓清寰宇,以慰万民仰望之心。然则兵马无故而动,厂卫黑夜横行,此二者皆非治世之兆,极易动摇国本,引发无端揣测,使民心不安!”
说到此处,他猛地将手中的玉笏高高举起,声色俱厉,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膛里迸发出来的。
“故而,臣恳请陛下!降下明旨,申饬兵部及锦衣卫主官,严问其擅调兵马之罪!并请陛下再次三令五申,严令厂卫,非有三法司会审之文书,不得擅自拿人!以此,上承祖宗法度,下安黎民之心!”
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陷入了深山空谷般的幽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周延儒那张写满刚直的脸上,移到了龙椅上那个年轻的皇帝身上。
这是一次再也明显不过的试探,更是一次毫不留情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