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干活
第一卷 第11章 干活 (第1/2页)炉膛内的温度,重新攀上了850度的生命线。
“干活。”李国栋的声音像是从砂轮上磨过,沙哑,干涩。他没有看杜宇泽,甚至没有再提那个黑色的箱子一个字,仿佛默认了它的存在,就像默认了车间里多出来的这台不该响的淬火炉。
庞清泉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闻言立刻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工具。车间里只剩下工具碰撞的叮当声,以及淬火炉沉闷的轰鸣。
气氛诡异得让人窒息。
组装一台航空发动机,是一件极其精密繁琐的工程。数万个零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李国栋是这方面的绝对权威,他的手,在厂里被称为“鬼手”,意思是经他之手装配的东西,比原厂的精度还高。
他沉着脸,开始工作。他的动作依旧老练,每一个拧紧,每一次敲击,都带着一种浸淫了几十年的韵律感。
庞清泉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上螺丝,忙得满头大汗。
杜宇泽没有动手。他就站在一旁,像一个监工。
“这根液压管,扭矩调到一百二十牛。”杜宇泽忽然开口。
李国栋的动作顿了一下,他瞥了杜宇泽一眼,没说话,继续用自己的感觉拧着螺栓。他这双手,闭着眼睛都能分出五牛的差别。
“一百二十牛。”杜宇泽重复了一遍,语气平淡,却不容置喙。
“小子,你教我做事?”李国栋手里的扳手“哐”地一声扔在零件车上,“我玩发动机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什么狗屁一百二,这管子用标准的一百牛就够了!再大就要伤到内壁的密封圈!”
“这台发动机,不一样。”杜宇泽说,“它的设计冗余,和你看过的任何一台涡喷5都不同。必须是一百二十牛,否则高压下会产生震颤,三分钟内,管路就会疲劳断裂。”
“你……”李国栋一口气堵在胸口。设计冗余?疲劳断裂?这些词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而且是在质疑他几十年的经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庞清泉在旁边急得直搓手,“老李,要不……要不就听杜宇泽的?他……他那个电池……”
他想说那个电池那么神,说不定杜宇泽说的是对的。但这话在李国栋面前,他不敢说完。
李国栋胸口剧烈起伏,他死死地瞪着杜宇泽,像是要用愤怒把这个年轻人烧成灰。但杜宇泽只是平静地回看他,那种镇定,让李国栋的怒火无处宣泄,最后只能憋回肚子里,化作一股屈辱的闷气。
他捡起扳手,走到扭力校准器前,狠狠地将刻度调到了一百二。
“咔哒。”
清脆的响声,代表扭矩到位。
李国栋的脸黑得像锅底。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装配发动机,而是在被公开处刑。
接下来的工作,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中继续。杜宇泽不断地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要求。
“主轴承的间隙,留零点零三毫米。”
“零点零五才是标准!零点零三,转子转起来会直接磨损!”
“它的膨胀系数不一样。”
“……”李国栋咬着牙,照做。
“燃烧室的喷油嘴,这个三号,换到七号位去。”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每个喷油嘴的角度和流量都是精确计算好的!乱换位置,会导致燃烧不均,局部高温会直接烧穿燃烧室!”
“我重新计算过它的燃烧模型,这样效率最高。”
“你……你算个屁!”李国栋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李师傅,时间不多了。”杜宇泽又一次用这句话堵住了李国栋所有的咆哮。
每一个指令,都在颠覆李国栋的知识体系。每一次照做,都像是在亲手否定自己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他感觉自己不是“鬼手”,而是一个提线木偶,而杜宇泽,就是那个提线的人。
终于,到了最后一步。
安装最后一级涡轮上的最后一片叶片。
这是整台发动机里最精密,也最脆弱的地方。叶片必须被不差毫厘地安装进轮盘的榫槽里。这道工序,整个厂里,只有李国栋一个人能做。这是他“鬼手”之名的由来,也是他身为八级钳工,最后的骄傲。
他从恒温箱里,用鹿皮布小心翼翼地捧出那片薄如蝉翼的叶片。
“这活儿,你们都别碰。”他声音嘶哑,像是在捍卫自己的领地。
他屏住呼吸,俯下身,双手动了起来。他的手很稳,没有一丝颤抖。他凭借着触感,将叶片缓缓推入榫槽。
进去了。
但是,不对。
李国栋皱起眉头。他能感觉到,叶片没有完全到位。差了那么一丝。不是头发丝,是比头发丝还要细微无数倍的距离。就是这么一点点距离,在每分钟上万转的高速下,足以让叶片被甩出去,打烂整台发动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