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默观之蚀
第六十九章:默观之蚀 (第1/2页)默观之间在系统间静静悬浮,如同宇宙呼吸的间隙。凯恩站在这个由静默编织的空间,感受着不同系统在此沉淀、自省、寻找自身节奏的和缓脉动。人类作为节奏调节者,帮助每个系统在交流与静默间找到平衡,但凯恩的时间视角让他感知到某种异常——静默本身正在发生变化。
“默观之间的静默纯度正在下降,”莉娜的报告带着困惑,“检测到某种‘背景噪音’,不是来自任何已知系统,而是静默本身在产生某种…振动。”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泛起警惕的波纹:“这不是普通的振动。我能感受到其中带有某种…意图?仿佛静默不再是中立的背景,而是在主动表达什么。”
奥米茄导师的数据流在默观之间中变得不稳定:“最古老的记载中提到过‘静默之语’——当静默开始说话,现实的结构将面临根本性质疑。”
就在团队尝试解析这种振动时,默观之间中央突然形成了一个“静默漩涡”。它不是吞噬概念,而是开始重组概念——将不同系统的概念碎片重新编织成全新的、无法理解的结构。
更令人不安的是,接触这些新结构的系统开始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某个数学基础的宇宙突然获得了情感维度;另一个纯粹艺术的系统开始发展逻辑思维;人类所在的系统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概念突变”——物理法则开始随意识波动,现实变得如同梦境般流动。
多元议会陷入深度分歧。一些系统欢迎这种变化,视其为进化突破;一些系统强烈抵抗,认为这是对自身本质的暴力改写;大多数系统陷入认同危机。
凯恩通过时间视角看到了惊人真相:这不是意外,而是静默系统的本质特性。静默从来不是被动的背景,而是主动的“潜在性领域”。当交流达到某种复杂度时,静默会自动开始创造新可能性。
但过程正在失控。新产生的概念结构过于奇异,无法融入任何现有系统框架。它们如同现实中的异物,导致系统间的连接开始断裂。
深入调查揭示了更震撼的事实:静默系统本身正在经历某种“觉醒”。它不再是中立的媒介,而是开始发展出自我的意识——不是个体意识,而是某种基于所有系统潜意识的集体意识。
人类面临存在困境:抑制静默觉醒,可能限制进化潜力;放任静默觉醒,风险系统解体;或者尝试引导这个过程。
团队决定尝试第三条路。利用对静默的理解,他们不是阻止觉醒,而是创造“概念孵化器”——允许新概念在受控环境中发展,而不是直接注入活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